孩子需要父母們無條件的愛。如何做到這點呢?那就是無論孩子的情況如何,都愛他們。亦即不管孩子長相如何、天資、弱點或缺陷為何,也不管我們的期望如何,還有最難的一點是不管孩子的表現如何,都要愛他們。因為孩子需要我們的愛,愛是教育孩子的基礎。
一、愛是孩子成長的陽光
愛是孩子成長的陽光,一個孩子若缺少家長愛的“陽光”照耀的話,是肯定不能茁壯成長的。在養育兒女的事上,凡事都視親子之間愛的關係而定。如果孩子需求的愛無法得到滿足,就沒有什麼方法能行得通了。隻有在孩子感覺到被愛和受照顧時,他(她)才會誠懇地接受你的教育。
或許你真的很愛孩子,但除非孩子能感受得到,除非你的愛傳達給他們,否則他們不會覺得被愛。那麼你對他(她)的教育就不能很好地進行。
為人父母者在向孩子們表達愛時,就是對孩子的一種無聲教育,可以引導他們長大成熟,學會幫助和照顧別人。
在了解話語的意義之前,孩子們就能接收感情的訊息。音調高低、語氣柔和度、關心的氣氛等等,都能傳達感情的溫暖和愛。所有父母親都會對他們的嬰兒說話,而孩子所了解的是配合身體的靠近而有的,例如父母臉上的表情和親切的聲音。
因為幼童的用字和觀念成長得較慢,他們不會全然懂得我們說話的意思,即使當我們說“我愛你”時也一樣。
愛是一個抽象的觀念,他們不能看到愛如同看到一個玩具或一本書。因為孩子傾向於思考具體的物品,所以當我們表達愛的時候,我們必須幫助他們了解其意義。
當孩子能夠把“我愛你”跟摯愛的感情聯想在一起時,這三個字就具有了更大的意義,而它常常代表的是身體的親近。例如:當你在小寶寶睡前,手中抱著他,口裏念故事書給他聽,在故事進行中,若孩子感受到溫暖和愛的時候,你可以輕輕地說:“小寶貝,我愛你。”
一旦孩子開始了解你說“我愛你”這句話所代表的意義時,你就能把這三個字應用在其他方麵或場合,例如:送孩子出去玩或上學時。你也能把愛的話語與你對孩子某些事情的真心讚美結合在一起。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必須向他表達愛,這是他(她)的感情能夠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即使孩子還十分幼小,他們也能發現父母對他們的愛。如果你能開明地使用所有的愛的語言,那就更好了。
在這裏舉一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老李夫婦不知道他們上三年級的兒子李飛到底什麼地方不對勁。他以前是一位成績中上等的學生,又按規定做家庭作業,可是今年他的在校成績卻一團糟。每次老師布置了作業以後,小李飛都會去請老師再解釋一遍,甚至一天可以來來回回地在老師的辦公桌前出現多次。
究竟是聽力有問題還是理解力出了毛病呢?老李夫婦帶李飛去做聽力檢查,結果小李飛的聽力正常。而某位校方輔導員則給他做理解力測試,發現他的理解力也在一位三年級學生的典型水準之內。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事情也困擾著這對父母,就是小李飛不時地會有一些不太正常的行為。比如在休息時間,隻要老師一在運動場上現身,他就會甩開其他同學,跑向老師問些沒頭沒腦的問題。如果老師課後參加遊戲,小李飛會不顧一切地衝過去抓住老師的手,根本不管遊戲的進行情形。
他的父母因此會見過老師三次,然而他們都找不到問題的根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李飛既獨立又愉快,現在卻出現莫名其妙的“黏人行為”。另外,他跟姐姐爭吵的次數也增加了很多。
那天,老李夫婦向一位教育界專家請教孩子的問題,專家就詢問他們這一年來的生活形態是否有所改變。老李回答說:“我是一個業務員,每周有兩個晚上外出拜訪客戶,其餘每晚都是六七點鍾回家,而這些晚上都是花在文書工作和電視上。以前每到周末,我喜歡去踢足球,都會帶小李飛一同去。但我已經一年不去了。時間太匆忙了,我寧願呆在家裏看電視足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