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胎教的知識(1)(1 / 3)

胎教的理論依據

一、胎教概述

(1)胎教的理論基礎

胎教理論來源於胎教實踐,反過來又從更高的層次上指導胎教活動,並在胎教的實踐過程中得到檢驗和發展。由於胎教研究的曆史較長,研究較多,其理論豐富多彩。

①胎教的教育學理論:胎教的教育學理論認為,胎教實質上是對胎兒開展的超早期教育,是人一生中所接受的全部教育中最基礎的部分。因此這種理論重視孕婦在胎教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主張胎教必須從孕婦自身做起,認為加強孕婦的知識、道德修養、培養孕婦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審美情趣是胎教的關鍵。

②胎教的心理學理論:這種理論強調暗示、期望、焦慮、應激等心理現象對胎兒生長發育的影響,注重用心理學的有關原理去分析、研究孕婦的心理變化和胎兒心理的發生發展規律,主張教給孕婦必要的心理科學常識,使之能夠把握自己的心理活動,以愉快的情緒和積極的心態去對待胎教。

③胎教的生理學理論:這一理論傾向於把胎教過程看做是一種生理過程,重視胎教生理機製的探討,認為一切來自母體外部的社會心理因素,都首先引起母體內部的生理變化,進而再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因此胎教的主要任務就是為胎兒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生物化學環境和生物物理環境,如保證孕婦血液循環、正常的內分泌和子宮內溫度、壓力等的恒定。

④胎教的優生學理論:從優生優育的觀點出發,認為製約和影響胎兒生長發育的因素很多,而胎教實質上就是對這些因素進行人為的控製,以消除不良刺激對胚胎和胎兒的影響,使之得到更順利、更完善的發展。具體地說,像合理營養、預防疾病、謹慎用藥、忌煙戒酒、節製性交、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強烈振動、遠離射線和毒物等均屬於胎教範圍。胎教的優生學理論,實際上是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醫學、衛生學等多種學科的知識,對胎教進行綜合研究,代表了胎教理論發展的方向。

(2)胎教的原則

胎教原則是人們進行胎教時必須遵循的準則,它反映了胎教的客觀規律,同時也是千百年來胎教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貫穿於胎教的整個過程之中,對具體的胎教活動起著極為重要的指導作用。自覺遵循胎教的基本原則,是胎教成功的前提和保證。

①自覺性原則:自覺性原則要求孕婦在正確認識胎教的重要意義的基礎上,主動學習和運用胎教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胎教。

②及時性原則:胎教過程具有不可逆轉性,因此胎教必須盡早地及時地進行。否則錯過了胎教最佳的時機,再采取措施就難以彌補。一般來說,胎教的最關鍵時期是懷孕5~7個月。

③科學性原則:以科學的教育學、心理學和生理學、優生學等理論為指導,根據胎教過程的基本規律,恰當地選擇胎教方法,引導胎兒在母體內更順利,更健康地成長。

④個別性原則:根據孕婦本人及其家庭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方式方法。由於孕婦本人的智力能力、氣質性格等許多方麵都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胎教的途徑和手段也應該隨之而異。此外,家庭經濟狀況、文化背景和生活情趣等也會給胎教活動帶來一係列影響。遵循個別性原則,能夠揚長避短,收到較好的效果。

(3)胎教能增智嗎?

胎教已漸漸受到社會重視,音樂胎教、語言胎教、撫摸胎教、飲食胎教、優境胎教等也漸漸被人們認識和運用。這些胎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包含了審美的因素,都有美的內容和形式。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盧姆對千餘名兒童多年的研究,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人的智力的獲得,50%在4歲以前,餘下的30%是在4~8歲之間獲得的,另20%是在8歲以後完成的。4歲以前完成50%,應該包括胎教在內。現代科學的發展,證明在妊娠期間對胎兒反複實施良性刺激,可以促進胎兒大腦的良好發育。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實也表明,胎教對促進人類智商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

(4)胎教也是一門科學

胎兒每時每刻都依靠胎盤從母親血液中獲得營養和氧氣,母親血液裏的激素和其他化學物質成分的變化也勢必影響胎兒的生理活動。一般來說,在胎兒神經係統的發育過程中,感覺神經特別是前庭神經發育較早,這是因為胎兒在子宮內經常受到體位改變的刺激所致。胎兒聽到母親的聲音,則會產生安全感,處於祥和安穩狀態。胎兒在24周以後對子宮血管的血流聲、腸管的咕嚕聲、外界的嘈雜聲、猛烈的關門聲都會做出反應,表現出胎動增加。胎兒甚至可以聽到成年人所聽不到的極高和極低頻率的聲音,低頻可抑製胎兒活動,高頻可增加胎兒活動。32周時,子宮收縮或受到外界壓迫時,胎兒則會猛踢子宮壁進行有力的抵抗,並能夠正確地知覺母親的高興、激動、不安和悲傷,同時迅速作出不同的反應。人們發現,把嬰兒抱在左側胸前,使之貼近母親心髒部位,最容易使他安靜。其原因就是孩子在未出生前已經聽慣了母親心跳的聲音、節律,這種聲音帶來了溫暖、安寧和愛。有的甚至將母親的心音錄成唱片給孩子聽,看來這是聰明的辦法。優美、和諧的音樂,也會使這位隱藏的欣賞者感到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