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是通過外界環境、母親精神情緒等對胎兒生長發育產生影響,或者說是企圖通過這些因素促進胎兒體智的良好發育。人們處在恐懼、憤怒、煩躁、悲哀等情緒之下,身體的機能,包括各種激素的分泌都有很大變化。這些變化有很大一部分體現為糧食中所含的化學物質、激素通過母體的血液來影響胎兒,大量分泌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可明顯阻礙胚胎的分化與發育,因而引起唇裂、齶裂等畸形。孕婦有悲哀、恐懼、憤怒、不安等精神方麵的壓力,會引起體內循環、消化係統的功能改變,降低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母親健康受到損害,胎兒營養及發育也受到影響,甚至可導致流產和早產;母親血管功能失調可能導致子宮出血、胎盤早期剝離等,而影響胎兒生長,以致胎兒死亡。有人發現孕婦情緒不佳時,胎動的頻率和強度以及持續的時間都會增加和延長,說明胎兒窘迫不安。現代科學的發展,證明在婦女妊娠期間對胎兒反複實施良性刺激,可以促進胎兒大腦的良好發育。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資料表明,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出生的胎兒,精神病、胃腸道疾病、心腦血管病、畸形兒發病率明顯升高,原因是孕婦的高度緊張情緒、生活動蕩不安和營養不良等因素。
科學地實施胎教是必需的。孕婦要創造一個安逸優美的環境,避免噪聲、尖銳刺激性聲響,少到聲音嘈雜的地方去。和諧的、柔美的、節律鮮明的音樂是需要的。避免汙濁空氣、劇烈的顛簸和震動,如坐汽車經過坎坷不平的路麵等。孕婦還要保持坦然舒暢,愉快豁達,充滿美好的向往,避免沮喪、憂慮,避免精神刺激和創傷等。孕婦可以聽音樂、欣賞美術作品,看輕鬆愉快的小說故事,追憶美好的童年往事,力求使孕婦不斷產生美的享受,刺激胎兒大腦的發育。遊公園,散步田野,觀看湖光山色的美麗景觀,能促進孕婦分泌酶與血管活性物質,調節全身的血流量,對大腦神經細胞具有正常的興奮作用,從而改善胎盤的供血狀況,促進胎兒智力和全身各器官的迅速發育。家庭和睦,愛人體貼,父母關心,鄰居和工作單位同誌熱情、融洽、相互幫助,以及閱讀有關妊娠與分娩方麵常識的書籍,增加孕婦的保健衛生知識,減少孕婦對妊娠與分娩的恐懼,均可使孕婦保持心情舒暢,情緒安定,生活規律,從而為優生創造重要條件。可見,胎教不僅是母親的事,父親、家庭及社會都有責任。
(5)何謂胎教?
提到胎教,大多數人的直覺反應是“聽輕柔的音樂”,“和腹中胎兒說話”或是“保持愉快的心情,多看美好的事物”;老一輩則強調“不可動到胎神”。然而,科學的胎教並不僅限於此。
顧名思義,胎教,一方麵是胎,另一方麵是教,是胎與教相結合的學問。當然,這隻是從字義上對字的淺表認識,並不是胎教的真正含義。今天我們談胎教,不能局限於人類本能的傳宗接代,而應從更深層次去認識包含在現代科學技術體係之內的人體科學中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優生,亦即是廣義的“胎教”。
胎教是集優生、優養、優教於一身的學問。它包括:優身受孕、優境養胎和胎兒教育3個方麵。
①優身受孕。優身受孕是指健康的父母在最佳年齡段,在最佳的身心狀態下使精子和卵子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
若要生個健康聰明寶寶,優身受孕是十分必要的。若要達到優身受孕需要夫妻雙方的共同努力。受孕之前,夫妻必先優身優心。妻子懷孕,丈夫不能袖手旁觀,完全置之度外。丈夫同樣對胎兒起著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因為後代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精子的質量。丈夫對妻子的關心和愛護,對妻子的照料和幫助,對妻子的支持和引導,同樣會對後代產生相當重要的影響。懷胎,妻子是當事人,也是最直接的責任者,妻子自身的狀況對胎兒有著直接影響。妻子必須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保持優秀的品質和修養。妻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作用於胎兒,這是自古就有的胎教思想。
②優境養胎。優境養胎是指為胎兒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使胎兒受到更好的調養調教。
胎兒的生活環境根據母體分為內環境和外環境。內環境包括母親的精神狀態、思想意識活動、母親自身營養狀況、母親的內髒器官、內分泌係統及母親的自身品格和修養等。內環境直接作用於胎兒。外環境是指母體之外的能夠對母體產生影響,引起母體內環境發生變化,進而對胎兒產生影響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如欣賞大自然的景觀,會使準媽媽精神飽滿、心曠神怡。大自然景觀就是通過為準媽媽營造良好心境,來改變胎兒的內環境,從而使胎兒受益。外界環境,正是通過對準媽媽的眼、耳、口、鼻等感覺器官的刺激,以及大腦的思維活動,間接地對胎兒發生作用,使胎兒的成長受到影響。積極的、高尚的、樂觀的事物給胎兒以有利的影響,消極的、低級的、悲觀的事物給胎兒以不利的影響。準媽媽與胎兒之間雖無直接的神經聯係,但可以通過血漿中的化學物質來進行溝通。胎兒通過母體中化學物質的變化來感知母親的情感意圖。母親的情緒會直接影響胎兒神經係統的發育和性格的形成,這正是優境養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