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胎教中不可忽視的問題(3)(1 / 3)

⑥巴比妥類:可導致胎兒的手指或腳趾短小、鼻孔通聯、精神萎靡。口服的魯米那(片)、速可眠(膠囊)、戊巴比妥鈉(片)、異戊巴比妥(片),注射的苯巴比妥鈉都屬於此類。

⑦各種激素:可導致胎兒畸形。

以上這些藥物要慎用。

此外,孕婦應嚴禁自己濫用成藥或聽信“偏方”、“秘方”,中藥可按包裝盒(瓶)上注明的“孕婦慎用”、“孕婦禁忌”確實執行。

最後,要提出的是,為使胎兒營養充足,有些孕婦大量吃維生素,特別是孕婦體內並不缺乏這種維生素而又大量補給的做法,對胎兒和孕婦本人不僅無益,有時還會帶來致病的危害。

三、有些藥準媽媽要慎用

當然,生活中要想完全不生病是不可能的,生了病求醫用藥也是正常選擇。對於孕婦來說,生病用藥可不能隨意,因為在妊娠期間使用藥物對胎兒可能發生重要影響。此時幾乎所有攝入的藥物均可經“胎盤轉移”進入胎兒體內。而藥物對胎兒的作用和對孕婦的作用完全不同,有些藥物對孕婦起治療作用,但對胎兒來說則可能有中毒或致畸作用。藥物致畸和胎齡有關,胎齡越小,所受的危害就越大,主要發生在婦女妊娠3個月內,即胚胎期。尤以妊娠12周內最為突出。因為在這一階段胚胎處在細胞分化和組織、器官形成時期,各種組織係統尚未具備解毒功能,所以藥物對胚胎有很大的作用力。那麼究竟有哪些藥物會引起胎兒畸形,準媽媽必須慎用呢?

(1)抗生素

這是常見疾病中使用最多及家庭中最常備的藥物。如鏈黴素、卡那黴素,主要用於治療結核等疾病,但它會引起胎兒先天性耳聾及損害胎兒的腎髒。磺胺類藥物可引起胎兒畸形、新生兒高膽紅質血症及核黃疸。使用氯黴素會抑製骨骼的機能,還可能引起新生兒肺出血。

(2)鎮靜類藥物

現代生活方式的變化,使不少人有睡眠障礙,精神緊張,所以服用鎮靜類藥物較為普遍,但這類藥物有很強的胎兒致畸作用,孕婦應該注意。如巴比妥類藥物及安定、利眠寧,如在孕早期大量服用,可使胎兒出現短指、鼻孔畸形及唇裂等畸形;苯妥英鈉對胎兒的致畸作用包括先天性心髒病、唇裂及齶裂等。

(3)鎮痛類藥物

服用鎮痛類藥物可減輕疼痛,但不應忽視它的致畸作用。如阿斯匹林、非那西丁,以及含有此類藥物的止疼丸等,都能導致胎兒骨骼畸形、神經或腎髒受損。

(4)激素類藥物

性激素乙烯雌酚,臨床上常用來治療婦科疾病,但它會導致胎兒性發育的變化,使女嬰男性化,男嬰女性化。婦女口服避孕藥於停藥後就妊娠或由於自己已懷孕但還沒察覺,仍然在服用避孕藥,也會使胎兒畸形率有所增加。因此,口服避孕藥的婦女決定妊娠時,最好在停藥兩個月後再妊娠較為安全。為了確保下一代人的健康,妊娠婦女,特別是妊娠3個月以內的婦女,務必謹慎用藥,最好在妊娠早期盡量避免服用任何藥物。

四、盲目節食對胎兒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有些年輕的孕婦怕孕期發胖,影響自己產後體型,或怕胎兒太胖,擔心生不下來,要做剖腹產,就節製飲食,盡量少吃。這種做法顯然是十分有害的。

婦女懷孕以後,新陳代謝變得旺盛起來,孕婦需要營養,胎兒也需要從母體索取營養,在這種情況下哪能節食呢2

俗話說:“先天不足,後天難養。”營養供應不足,就會給胎兒帶來嚴重後果。如缺乏蛋白質,就會影響神經細胞的增殖,從而導致智力低下;缺乏無機鹽、鈣、磷等,就會影響骨骼、牙齒的生長發育,甚至可以導致發育不全;缺乏脂肪,再加上心髒、肝髒內貯藏的糖元(能量來源)明顯減少,就經受不住出生時由宮縮和經過產道時受壓迫等方麵的考驗,娩出後還容易發生低血糖和呼吸窘迫症。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能施行胎教。

營養不良對孕婦本身的危害就嚴重了。缺乏蛋白質,就不能適應子宮、胎盤、乳腺組織的變化,尤其是在懷孕後期,會因血漿蛋白降低而發病;缺鈣會使骨軟化,腰酸腿痛;缺鐵會出現貧血、頭昏腦漲等症狀;缺乏維生素A容易出現早產、死胎,而且由於身體的抵抗力降低,容易發生產後感染;缺乏維生素B1會影響食欲和乳汁分泌,而且下肢浮腫也會加劇,易得腳氣病;缺乏維生素C會加劇便秘、貧血等孕期症狀,並容易早產或流產等。

由此可見,孕婦不可任意節食,否則就容易導致某種營養的缺乏或相互間失去平衡。懷孕5個月以後,每日至少需熱量2700~2800千卡,這些熱能可從飲食總量中獲得。所以,要保證充分足量的蛋白質(每日需攝入85克,比正常人多15克),適量的脂肪、糖、鈣、鐵、維生素,以及雞、蛋、魚、瘦肉、豬肝及乳類、雜糧、豆類、新鮮蔬菜、水果和海產品等;要合理搭配飲食,不挑食,不偏食。這樣才能滿足妊娠期的需求,為胎教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五、準媽媽飲水講究

現在市場上的水層出不窮,花樣不斷翻新,有純淨水、超純水、太空水、蒸餾水、離子水、富氧水、礦泉水,還有各種果汁、汽水等,不勝枚舉。而且,很多水都是以“健康新概念”的麵目出現的。那麼,孕婦究竟應該飲什麼水和不應該飲哪些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