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動也是了解胎兒發育狀況的一個標準,因此要記錄首次胎動的日期,以便做產前檢查時告訴醫生。如果懷孕5個月還未察覺胎動時,應及時就醫做進一步檢查,以確定胎兒情況。
二十七、判斷胎兒是否健康的簡單方法
胎兒異常的機會很小。多數的異常狀態發生在妊娠最初幾周內,並以流產而告終。到了妊娠13周,胎兒完全形成,很少再會出現問題。回憶一下整個孕期,如果沒有損害胎兒的經曆,就應該確信你的胎兒是健康的。
二十八、第二次產前檢查的主要內容
醫生會詢問孕婦有什麼不適的感受或疑問,並給孕婦一一解答。
測量孕婦的體重、血壓、腹圍及子宮底的高度,用儀器聽胎心音。此時也可能要進行甲胎蛋白的血液化驗及超聲檢查。如發現異常,並且孕婦願意的話,妊娠能夠安全地中止。
二十九、甲胎蛋白測定(AFP)的作用
一般在妊娠15~18周時檢查,AFP是胎兒產生的一種物質,通過胎盤循環進入孕婦的血液中。
AFP值較正常稍高可能提示雙胞胎,或者胎兒有畸形。引起AFP值升高的多數常見畸形是神經管缺陷。例如脊椎裂、無腦兒。
如果檢查結果顯示AFP值升高,你可能要做超聲波掃描以及其他的血液檢查。若畸形的可能性未能排出就可能要做羊膜腔穿刺術。
三十、超聲波用來檢查的主要項目
這是一項令人興奮的檢查,因為可以使你第一次“看到”正在活動的胎兒。妊娠16周左右你可能接受一次掃描檢查。請示一下醫院工作人員,看看是否可以把你丈夫帶來一起看看。當你們兩人在熒光屏上看到胎兒時,那情景簡直是迷人的。
超聲波用來檢查以下項目:
檢測胎兒是否正常地在生長。
確定胎兒的孕齡及預產期。
檢查胎兒及胎盤的位置。
發現某些異常,例如腦和脊柱的疾病。
查明你是否懷有1個以上的胎兒。
檢查過程隻需5~10分鍾,對你及胎兒都是安全而無痛的。
三十一、利用胎兒鏡的利弊
利用胎兒鏡,不僅可進行產前診斷及對胎兒進行羊膜腔內治療,而且為進行胎教提供了可信的科學依據。
醫生將胎兒鏡伸入子宮腔內直接觀察胎兒的全身及體表各部位,就能一目了然地對胎兒作出畸形與否的診斷。通過取胎兒的皮膚,可診斷白化病。取胎兒的肌肉,診斷假性肥大肌營養不良或者進行性肌萎縮症。取胎兒的血液檢測,診斷血紅蛋白病。用微量方法進行病理、生化、DNA(脫氧核糖核酸)分析,可以診斷染色體病等50多種遺傳性疾病。可以通過對胎兒輸血、宮內給藥為胎兒治療。
日本、美國、中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婦科醫生,在用胎兒鏡治療時還直接觀察胎教的情況,以證實胎教的可靠程度並回收數據。
胎兒鏡檢查的流產率達6%,操作過程中偶爾可以引起羊水感染、臍帶創傷、胎盤早剝、母子間血液滲漏等並發症。正常妊娠者隻要沒有疑難情況,則不必做這種檢查。
三十二、孕婦一定要常洗手
預防疾病的關鍵在於:把住一張口,清潔一雙手。
雖然手皮膚表麵的汗液和脂肪酸有殺菌的作用,但是,不清潔的手卻為細菌提供了孳生的環境。細菌學實驗表明,置指甲大小的手指皮膚於顯微鏡下,細菌數可達3500個;指甲縫中可找到細菌近5萬個。一張公用報紙可染有肝炎、結核、蛔蟲、痢疾杆菌、傷寒杆菌、沙眼病毒等30多種病原體;黏附在電話筒上的細菌和病毒達480種之多。由此可見,病從口入,手是媒介。所以要常洗手。
研究表明,把化膿性球菌塗在清潔的手上,3分鍾後有細菌3000萬個,1小時後剩下170萬個,2小時後有7000個。如果用清水衝洗雙手,細菌可以立即減少80%。如果用肥皂水衝洗,可以立即洗掉90%。如果將大腸杆菌塗在不清潔的手上,20分鍾後隻死掉5%。而塗在清潔的手上,20分鍾後大多死亡。所以,孕婦上廁所後,用手觸摸錢幣、報紙;電話機等雜物及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歸來,一定要洗手。以避免“一指之疾,可毀數尺之軀”的後果。
三十三、進行妊娠性牙齦炎的自我保健
妊娠後唾液分泌增多,常與惡心伴發。從妊娠8~12周始,孕婦的齒齦可能出現充血、軟變、腫脹,有時有疼痛出血,醫學上稱為“妊娠性牙齦炎”。這是由於妊娠期間內分泌的變化所引起的,不必緊張,隨著分娩和產褥期的一段調節,妊娠性牙齦炎可以自行消失。
但是,妊娠性牙齦炎也不容忽視。如果妊娠期間保健不當,可以在產後形成牙石或不潔性牙齦炎,影響美觀和牙齒的健康。因此,孕期除了堅持每曰刷牙3次外,還應該常用洗幹淨的手按摩牙齦,增加牙齦的血液循環。妊娠早、晚期各去醫院口腔科檢查1次口腔,以了解有無牙菌斑,以便及時矯治。因為牙菌斑是造成齲齒及牙周炎的主要原因。如果孕婦缺鈣,可以出現牙齒鬆動;缺乏維生素C可以發生牙齦腫脹出血。了解上述科學知識,可以根據自覺症狀予以保健及補充相應的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