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好謀無斷的袁本初(1 / 2)

在耿鄉交戰的高幹,聞聽公孫瓚麾下嚴政之部,已經失去了毋極城,兵撤盧奴之舉,頓時氣的暴跳如雷。可是氣歸氣,人家乃是援軍,雖屬盟友,但也要顧及退路,也能被高幹理解。

可是剛剛平息心中的怒火,便聞聽巨鹿郡廮陶被敵人占領,而且敵人更是連下了楊氏城,自此行軍動向不明。

如此一來,的確令高幹感到危急,急忙化為兩部,一部分由自己親自率隊,繼續攻打耿鄉,以求牽製敵軍,莫要行水淹之策。一部分命巨鹿太守李邵率眾,返回下曲陽之地,探查敵人動向,且時刻注意鄡縣之安,同時把如此戰報傳訊袁紹所知。

而此時的袁紹正率眾進軍邯鄲,當袁紹心翼翼的來到邯鄲城城下,看到如此一座空城,就這樣靜悄悄的擺在自己麵前,心中更是有些不安,甚至不敢輕易進城,深怕敵人有什麼陰謀。

聞聽高幹的訊息傳來,袁紹亦是倒吸一口冷氣,身邊三位謀事,心中各有打算,荀諶自然不用,還是那副沒有睡醒的樣子,心中卻微微冷笑道,果然不出自己所料,郭嘉果然另有謀劃。

而辛評與郭圖掃視著手中的地圖,心中也是大為緊張,辛評更是諾諾的開口道:“袁公,敵人莫不是打曲梁的主意?”

“嘶”此話出,莫是袁紹倒吸了一口冷氣,就連荀諶也是眼中光芒一閃,心頭頓時出現一絲明悟,更是暗道:若是這郭嘉敢如此犯險,不是心中早已算計,便是此人太過冒險之舉。

“不可能,朱靈親自駐守曲梁,其為人謹慎,絕對不可能令敵人進步一絲。且主公留下一萬兵馬,足以令曲梁百無一失,那郭嘉若是不傻,絕對不會如此冒險。”

郭圖直接開口反對,更令眾人感到迷惑。眼下郭嘉退於易陽,究竟心中是如何的打算?也令眾人著實的猜不透徹。而郭圖之言,也大有安定軍心之故,眾人也是清楚明白,誰也不能否定郭嘉會如此冒險。

“友若你怎麼看?”

袁紹此時也拿不定主意了,袁紹此人外表寬容,內心猜忌,喜好謀略而不能決斷,有人才而不能用,聽到好的計謀而不能采納,對誰都不會太過信任。正如曹操所言:“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利而忘命。”

荀諶心中微微搖頭,雖然不願意開口為袁紹解惑,但是在其位謀其職,隻要一沒有離開袁紹,那自己就要履行,一位謀事該有的職責。

“袁公,依我來看,郭嘉此舉可能謀於曲梁。”

“何來如此之言?”辛評剛要話,卻被袁紹一阻,衝著一直與辛評,唱反調的荀諶溫煦的問道。

對於手下謀士也好,還是武將也罷,袁紹也樂得看到他們互相爭勢,然後自己再出手平衡,這樣才能平衡各方之勢。

不過他不能任人唯賢,聽從良好的建議,還是令他錯失很多人才,門下的謀士們,互相嫉妒、互相謀害,不能齊心協力共事,也是他最大的失敗之處。

“郭嘉退於易陽,一是進攻進攻廣年,與巨鹿之敵會師,不過眼下敵軍已經深入曲周,打算進攻廣宗,試問袁公占據廣年何用?”

“何用?難道就不是郭嘉明知不敵,從而退怯之舉?”辛評終於是憋不住了,見到袁紹低頭沉思,果斷的插言開口道。如此之言,頓時令袁紹眼睛一亮,再次抬頭看向荀諶。

荀諶看到袁紹的遲疑,心中再次泛起冷意,兩人同屬潁川之人,本應該相互支持,而因為辛評家勢不如荀家,再加上兄長荀彧的評價,辛評對於荀家耿耿於懷。

而此人毫無自知之明,在如此危急之時,還想著與自己爭勢,欲要以自己為踏腳石,成就他的地位,端得不是為人良臣之士。

辛評如此開言,並非心中沒有把握可言,其一袁紹對於朱靈十分信任,有朱靈鎮守曲梁,袁紹絕對不會相信,曲梁被敵方攻占。他的想法與袁紹不謀而合,的便是袁紹心中之語。

其二,眼下梁期城下,正被兩路大軍進攻。兩路大軍,接近三萬兵力,絕對是郭嘉主力大軍,自然不會被郭嘉當誘餌,而輕易的舍棄,故此辛評相信,郭嘉謀劃的還是梁期,並非是另尋他地為突破點。

至於兵圍袁紹?那的確是個笑話而已,莫郭嘉兵力不足,就算兵力能與本方兵力持平,那以袁紹固守一方城池,再下令自河間出兵援助,隻怕傾盡河間、渤海兩郡之力,全殲郭嘉之部,猶如破竹之勢一般。再加上袁紹以為內應,隻怕敵人三路大軍,皆是難逃覆滅之危。

而外援?巾幗不讓須眉公會的那些異人,已經被本方與公孫瓚嚇破了膽子,根本不敢輕易出手援助,其他冀州異人的勢力,已經盡數歸於袁紹之下,再加上韓馥的幾次清繳,眼下全部集中在河間、渤海兩地,被逢紀死死的壓製,生不起叛亂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