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冀州風雲【二】(2 / 2)

“可行?”而劉備知道此時的英雄國勢大,若不是孔融帳下將士勇猛,隻怕北海一地,早已成為英雄國的領地了。簡雍之策,絕對不是窺視英雄國,而是南下的徐州。

“徐州,因陶公治理,太平無事,百姓富足,穀米屯滿糧倉,各州流民湧入,更使得徐州兵強馬壯,不過正是因為此點,使得各家前往避難,此時的徐州儼然成為諸侯亂世。陶謙膝下雙子,皆是不能服眾,陶謙年老身體愈加不善,一旦陶謙駕鶴西歸,便是徐州大亂之時,故此玄德可借孔融的青睞,在北海攏名望所歸,屆時入主徐州,不難。”

簡雍的話令劉備眼睛一亮,北海如此太平,乃是修文之福地,若是真的能在北海造足了聲望,隻怕就算不能得到徐州,也對自己十分有利,而且還能與公孫瓚安心,劉備亦是點頭認可。

“那好,這袁紹的阻擊,你看何人可以?憲和,畢竟我與公孫讚為師兄弟,若是不幫他一把,莫盧公那邊不好交代,便是我等良心也是不安。”

“哎,雲長可領。”

“為何不是三弟?”

“玄德自己明白,何須問我?屆時我會親自留在平原。”

“哈哈,憲和真是直爽。”

兩人相視一笑,倒是解了眼前之困,劉備更是暗中傳令關羽,讓他把糧草分給平原民眾,其餘大部分則是暗度陳倉,送給北海孔融。

如此之舉,令關羽十分迷惑,也令田楷微微搖頭,不過最為得利的便是孔融,經過青州黃巾軍之戰,北海缺的便是糧草,這一批糧草的收入,算是解決了孔融眼下最大的難題,故此對於劉備更是萬分親近,更是著人邀請劉備,來北海一行,也好當麵答謝如此善舉。

劉備的撤出,荀諶從容的占據了清河全軍,屯兵與鄃縣、繹幕兩地,固守青州向清河郡而來的道路。

同時,親領冀魏軍屯於鬲國之地,大有進軍與渤海修縣之舉,如此一來,令渤海公孫範帥軍,屯兵與修縣之地,兩部大軍再次對峙,也算給袁紹減少了許多的阻力。

公孫瓚終於出兵了,當修縣之戰開啟之時,公孫瓚右眼便跳個不停,總感覺心中不寧,故此聞聽公孫範出兵修縣,自然知道公孫範絕對不是荀諶的對手,心中自然著急無比,故此決定親自帥兵,直奔渤海而來。

而對於盧奴的嚴政,公孫瓚也當即關靖、範方二人,帥三萬兵卒,自範陽而出,直奔盧奴而來。

眼下,郭嘉嘴角微微一笑,回首看向高順緩緩開口道:“順,蛇終於出洞了,咱們也該行動了。”

“喏,軍師,順自當”

“順,不必,此次我帥王雙而去便可,公仁便留下輔助於你,公仁我知你素有謀智,你可代我行令,此路兵馬決策全由你做主,希望你能助順攻破高幹,你有這個本事,莫要推諉。前些日子,奉孝亦是觀公仁之德行,對於你的計謀否認,並非是你之計策不可施展,而是時機未到也,此時你可以臨陣決斷,施展你之良策,順自當配合與你。”

“啊?這,軍師,昭願爾。”見到郭嘉一臉真誠,董昭急忙拱手行禮,本來不知道去哪的他,迷迷糊糊跟隨了高順。可是沒想到卻被高順重用,接納為身邊的謀事,為高順出謀劃策。

而郭嘉來到此地之時,董昭每每獻計,都被郭嘉否定,讓董昭對於郭嘉十分不滿,若不是因為高順阻攔,隻怕董昭早已離去。

而今,郭嘉毫不背著自己,出引蛇出洞的計劃,令董昭明白,自己眼界還是太窄了,原來這位郭奉孝,早已縱觀整個冀州的布局,隻差東風而起,而這東風便是公孫瓚這條大蛇。

眼下公孫瓚出幽州,帥兵去往渤海郡,顯然郭嘉也要打算一舉,殲滅公孫瓚的援軍,徹底攻破盧奴城。

本以為自己因為前番的獻計,不會得到郭嘉的器重,哪知道郭嘉許之重任,如此信任自己,令董昭心中萬分激動,急忙上前拱手道。

“公仁,莫要如此,你我同殿為臣,皆是為了下,而非一人之利,一家之榮,切記當以下百姓為己任,下事下管,並非你我淩駕與他們之上,方可不愧於心。”

“軍師,昭心中知曉,定不會為了一己之私欲,謀一地之利,為家族謀福。”

想到前些日子,家族之人尋到自己,希望能在冀州任職之事,董昭頓時心中一緊,知道這是郭嘉提醒自己,急忙衝著郭嘉鄭重的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