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冀州風雲【十】(1 / 2)

公孫瓚與袁紹兩軍,足足對峙了一一夜,雙方誰也沒有開戰,也沒有派遣使者,詢問對方何意?兩人心中不想而知,這一戰將決定,誰為冀州之主。

當公孫瓚聞之,郭嘉交接糧草之後,真的陸續的退出幽州,於第二日明,正式渡過吳橋,對袁紹大軍展開衝殺。

不過與此同時,逢紀也從容調布,在樂成抽調三千騎軍,命顏良為帥,自東門而出,直奔奔著南皮而去,欲要攻占南皮城,已絕公孫瓚的退路。同時吸引公孫瓚的視線,給袁紹減少阻力。

公孫瓚聞之,也急忙派遣公孫範帥兵,從修縣出兵支援南皮。而因為眼下無法分兵,隻能與荀諶商議,以糧食換取對方出兵,希望對方能打擊逢紀本部,為其吸引敵人的獲利,另外幫助助本方,與袁紹展開對決。

吳橋之南,大故瀆水南岸,共計十八萬的大軍,在此展開決戰,如此氣勢,吸引無數玩家的目光,同時也備受旁人的矚目。

袁紹其下陣營的玩家,自然支持袁紹,紛紛從各地向南皮而去,更有甚者直接向吳橋而來。而公孫瓚其下的玩家,也開始自幽州出兵,直撲冀州各郡府城池。兩方玩家各展其能,在河間、渤海,乃至青州之地,紛紛展開對決,如此一來冀州、幽州、青州,玩家大戰鬥不斷,一場玩家的混戰席卷三地。

相對於各地的紛亂,冀州牧雲歌的陣營,倒是十分的平靜,隻有河間國樂成,張角與關山河嶽帥兵屯占西方,對其逢紀依然處於對持的狀態,使之逢紀十分的顧忌。

可是自打顏良文醜二人歸來,增加了樂成的防禦之後,雙方到沒有太大的戰鬥,張角帥兵駐紮,也不圍城,也不攻城,令逢紀也是極為迷惑。

此時太守府之中,逢紀皺眉看著地圖,腦袋昏昏沉沉,還是摸不清這異人王的算計。一旁的文醜按捺不住心,低頭沉思了一下,直接來到逢紀的前方,抱拳開口道:“長史,文醜有話要。”

“文醜,不必拘謹,有話可直接與我直言。”

這文醜、顏良皆是平民,並沒有字,故此身份地位,才不如高幹、淳於瓊等人。不過兩人勇武善戰,經過樂成之戰,逢紀對於兩人還是十分的重視,故此見到文醜話,頓時麵露笑顏,十分的親近開口道。

“長史,眼下敵人依然屯兵,駐紮在西城之外,想必依然不會有太大的危險。而袁公在吳橋之地,與那公孫瓚決戰,情況十分危急。請長史下令,文醜隻帶百騎,願進攻幽州,令公孫瓚心神大亂,解袁公之阻。”

文醜看到很明白,眼下公孫瓚親自帥軍去往吳橋,那幽州此時無人可以做主,雖然有公孫瓚的幾位義兄,在加上兒子公孫續親自駐守,不過他們都是泛泛之輩,根本無法令其下將領聽命,故此眼下乃是進攻幽州最好的時機。

逢紀眉頭輕輕一皺,他也看出幽州實力薄弱,可是此時袁公受阻,其主要戰場便是吳橋,而今張角動向不明,也令他不敢輕易分兵。

要知道河間樂成一失,那河間各地郡府太守,皆是各懷詭異之心,難保不落井下石,投了公孫瓚,亦或是這異人王。

在加上河間國,已經是袁紹最後之地,若是任其失去,隻怕袁紹便如同喪家之犬,必定遭到部將眾叛親離,雖有忠貞之士跟隨。可是沒有一地可擁,必然毫無底蘊存在,那邊會失去下士子,投靠袁紹之心。

“文醜,實不相瞞,眼下袁公隻有一地可守,便是這河間國了,若是袁公失去此地,那便如同浮水之萍,你可明白?”

明白?文醜不明白,失去河間,全力進攻渤海,或是直接進攻清河,再不濟,直接占領青州便是,為何要死死守這河間,被困這如此尷尬之境界。

文醜想的很對,按照他的想法,那便是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何況是響徹下的袁紹袁本初,哪地不可占,哪地不可留。

可是他沒有考慮到士族,眼下這個時代,寒門出猛士,便是敢打敢殺之輩。士族出聖賢,方才是治國治軍之將才。

這兩個字可不是,郭嘉也好、趙雲也罷,他們家族勢力雖然不高,看似是寒門出身,但也是士族的一員,並非平民之眾。

而這個世界,構成的便如同階梯,士族永遠站在這個世界的頂端,失去了士族支持,那便如同異人一般,被土著視為異端,不是正統的出身。

文醜的想法無疑與趨向異人的選擇,你看異人打不過就走,然後去往他地,再次謀算一方地域,屆時廣積糧,養精兵,不還是能夠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