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冀州風雲【十二】(1 / 2)

就在袁兵包圍公孫瓚,兩方互相搏殺之際,自後方迅速而來一支兩萬大軍,狠狠向外圍圓陣,發起了衝擊。

一人高喝一句:“易侯,田楷來了,你莫要著急,此戰我等聯手,必定斬殺敵人。”

田楷這一嗓子,頓時令公孫瓚兵士士氣大漲,一時間以圓陣防禦,甚至有衝破敵軍圍困的可能。

見到後方出現不下兩萬的敵軍,許攸眼中也是一冷,心中頓時無比的焦急,直接揮動令旗,令令呂威璜帥左翼阻擊。

再次揮動令旗,令其餘各部支援淳於瓊,無比要斬殺了公孫瓚,此戰出乎了許攸的意料之外,不過許攸畢竟還是許攸,此時雖然知道危險,但是從容的調布,還是令大軍穩定下來。

再有韓莒子、眭元進、趙睿三人,不顧危險,奮力殺敵,率領後、兩翼兵馬的衝殺,也令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迅速的葬身此地。

此時便看出將領的優勢,公孫瓚雖猛,但是也不兼顧四方大軍,公孫紀更不用,雖有武力,但是與三將根本無法相比,文則素有勇武,倒是一陣的衝殺,來到了公孫瓚的身旁,與公孫瓚聯手,一時間直奔南方而去。

在公孫瓚的心中,三將也好,淳於瓊也罷,雖然擁有武力,但絕對不是掌控此郡的主要人物,那人必定在後軍之中,暗中調遣敵將,隻要斬殺了他,此陣畢竟被破,敵人的士氣大降,也就無法阻攔自己,與田楷彙合了。屆時兩軍彙合之後,便是敵軍全殲之時。

不錯公孫瓚的決斷,無疑是最為正確的選擇,可是他忽視了一人,那便是公孫紀,公孫紀此時帥軍,正與趙睿交戰,本就是有些不敵,在加上淳於瓊帥軍來襲,更是助增了他的危急。

而他並沒有接到公孫瓚的指示,見到兩人彙合之後,根本沒有支援自己,一時間心中頓時頹廢,暗道:公孫瓚你好不仁義,既然隻顧自己的危險,去與田楷彙合,這是要置我於死地啊。

見到淳於瓊率眾越來越近,公孫紀眼中一寒,直接帥軍向北方實力薄弱之處,衝殺而去。

如此舉動令淳於瓊也是傻眼,就在趙睿欲要阻擊之時,淳於瓊猛然開口道“趙睿莫要攔他。”

趙睿一愣,不過卻對淳於瓊十分相信,直接下令讓過公孫紀,不知道淳於瓊這是何意?

“公孫紀,聞之你素來與那異人王交好,在下淳於瓊奉袁公之令,今日便放你一命,去了異人王那裏,告訴荀諶可以出兵,與公孫瓚一戰,皆是我家袁公,願意與異人王,共分冀州,乃至幽州之地。”

淳於瓊這一嗓子,正好被公孫瓚聽見,帶著疑惑回首一望,卻見到公孫紀真的率眾向北離去,心中頓時犯了嘀咕,難道公孫紀暗有籌謀,真的已經與那異人王苟合?這樣來,兩方結盟,不是一句空話?

想到異人王遲遲未曾出兵,還有河間國樂成之事,乃是逢紀讓予張角,難道袁紹給出的條件,比自己還要優厚?

而且討伐董卓之時,因為劉備之事,自己便與他交惡,再加上自己之前之事,早已與那異人王為敵。且異人素來詭詐,這雲中王似乎也好不到哪去?故此公孫瓚的心中,更加偏於異人違約之念。

而袁紹、曹操等人,可是與他十分交好,在加上許以重利,曹操在其中的迂回相勸,隻怕此事大有可能。

“文則,與我衝殺,那公孫紀隻怕背叛了我等。”

“不會吧,易侯,這公孫紀與荀諶見麵,乃是屬下跟隨?”

“難道你就沒有離開他們身邊之時?”

想到離開之時,荀諶突然與公孫紀私議之事,文則的眼中也有些遲疑不定。

“難道真有?”公孫瓚出手斬殺一名敵兵,衝著文則憤怒的問道。

“是,當日離開之前,荀諶曾經與公孫紀有過私議,屬下因探查敵營並未跟隨,跟隨他。”

“混賬,你隨公孫紀去往敵營,不跟在他身邊,探查什麼敵情啊?你這是失職啊,看來這公孫紀惡子,果然是包藏禍心,那異人王也不是個東西。對方坐山觀虎頭,這是想一舉攻殺我等。文則,與我速度殺敵,彙合田楷之後,再謀冀州之地。”

“喏,易侯。”

見到公孫瓚一臉的怒火,文則也不敢為公孫紀辯解,隻能跟隨公孫瓚殺敵,直奔敵人後軍而去。

此時的許攸,見到公孫瓚滿眼血紅,直奔自己的方向殺來,要是真的繼續據守此地,隻怕未等淳於瓊等人,斬殺了公孫瓚,自己便先死在此地了。

“韓莒子、眭元進阻敵,咱們帥兵向右回轉,與淳於瓊等人彙合,在一舉攻殺公孫瓚。”

“喏,軍師。”兩將點頭,帥軍直奔公孫瓚而去,許攸則是轉身催馬,向右側急行而去。

兩軍再次交換了位置,隻不過少了公孫紀的兩萬餘人。此時許攸的兵力四萬餘人。公孫瓚在彙合田楷之後,兵力卻達到了五萬餘人,實一舉反超本方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