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害羞怕生:遇到陌生人就躲到媽媽身後(1 / 2)

教子箴言

害羞、怕生不是天生的,而是與環境有關,指責、怒罵隻會讓孩子更退縮。家長不妨找出孩子怕生的原因,再對症下藥,打開孩子害羞、怕生的情結。幫助孩子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從而成為樂觀開朗、落落大方的孩子。

秀秀在家裏是個活潑、調皮的孩子,可是她一見到陌生人,就變得扭扭捏捏起來,甚至會害羞地躲到媽媽身後,完全變了一個樣。

為了讓秀秀不再“怕生”,媽媽帶秀秀散步的時候,總會停下來跟友善的陌生人聊幾句;在公園裏,試著鼓勵秀秀和小朋友一起玩。漸漸地,秀秀感到陌生人並不可怕,而且很和善,能夠他們友好地相處。

於是,媽媽就開始請鄰居的朋友來家裏玩,讓秀秀他們自由自在地交談和遊戲,不因為吵鬧或弄亂了房間而責怪他們。在這種自由歡樂的氣氛中,秀秀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來,漸漸就會變得不“不認生”了。

延伸閱讀怕生是孩子的正常反應

大多數的家長對家中比較怕生的孩子,都感到焦慮不安,總覺得自己有義務鼓勵孩子如何與別人相處。但這種急於打開孩子心靈的方法,卻經常讓怕生的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進而封閉自己,情況反而更為嚴重。

其實,孩子往往抱有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去尋求自己最喜愛的生活方式,而排斥自己不感興趣的事物。與陌生人接觸就會讓他們感到不安,自然而然地就表現出反抗或厭惡的情緒。所以,家長應該認識到怕生是孩子的正常反應,運用比較緩和的方式,正確引導孩子開拓新的人際交往經驗。

家長適當的給予孩子情感上的照顧,讓孩子知道即使是大人也有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如果家長能夠以理解、接納的態度麵對孩子的怕生,相信孩子也能夠很坦然的麵對自己,朝向更為積極、健康的方向成長。

未熟悉前,不讓陌生人突然接近

每個孩子個性都不一樣,對於生性內向害羞、膽小,以及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來說,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弱,有時看到陌生人時會害怕得大哭,所以在未熟悉前,盡量不讓陌生人突然接近孩子,以免孩子受到驚嚇而畏縮。

給孩子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

小雨從來不敢和親友或老師同學打招呼,也很少和其他朋友交談,她總是表現得非常安靜、乖巧。在一次上課背誦古詩的時候,語文老師突然發現小雨的記憶力非常好,能夠在短時間記住完整的一首很長的古詩,老師稱讚並鼓勵她背誦給全班的同學聽,小雨很有自信地站在台上的表現,獲得同學熱烈鼓掌。因為有了這一次愉快的表現經驗,小雨從此在老師或親友麵前能侃侃而談,擺脫害羞、怕生的行為。

所以,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在某一方麵,例如:唱歌、背誦、舞蹈或繪畫等有特別的天賦,可以適時的稱讚和詢問孩子是否願意表現(如果孩子不願意,千萬不要勉強);當孩子決定表演,家長也無需過度誇獎,隻要簡單自然的告訴親友,自己的孩子將要開始表演,更好的方式是讓孩子自行宣布;當孩子表演結束時,不論表演好壞都給予最熱烈的掌聲,一次愉快的表現機會,將能夠引導孩子走出怕生的情緒。

及時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

當孩子有害羞、怕生情結時,家長應給孩子引導,使孩子有正確的觀念,但避免勉強地要求孩子。如果家長若未能及時給予引導,孩子可能會因為這次經驗,而誤以為逃避便能解決問題。

先做好心理準備免除恐懼

如果孩子害怕陌生人,家長不妨在客人上門前先為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如有多少客人、都是些什麼人、孩子應有的禮節等。家長也可先扮演客人角色,與孩子先進行模擬演練,降低孩子恐懼、怕生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