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六章 習得性無助(1 / 3)

這人生是沒有後悔藥的,如果有,李博軒真的想買上兩顆,一顆給自己,一顆給自己的老婆。

這是當李博軒剛剛率領慈善車隊出發時候的真實想法,那一刻別看很多人都來送他們,別看自己夫婦兩人是如何偉大,這對他們來說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他們隻是退休了想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想要好好的享受一下沿途的美景,非常簡單,特別純粹的。

不過想到這是兒子李易好不容易構思出來的好點子,又是一件對兒子的工作室很有意義的事情,李博軒和高桂香就遷就了一下,把本來兩人計劃好的自駕遊,變成了一場慈善旅行,而且還是時常有人拿著攝像機拍攝他們的慈善旅行。

後悔麼?那是真的有點後悔,不過當這一場慈善旅行步入正軌以後,無論是李博軒還是高桂香,卻又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帶領著慈善車隊不僅欣賞了沿途美麗的風景,更來到了一個個貧窮落後的大山之中,找到了那些掙紮在溫飽線上的人們。

震撼!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沒有去過那裏的人,永遠理解不了什麼叫做貧窮,永遠無法理解在如此的窮山惡水之下,這些人們是怎樣一代又一代的出生成長起來的,直到他們深入了解了一番當地人的生活狀況,才知道他們的貧窮不僅僅是在物質上,而且還表現在他們的內心和精神上。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走出大山,就算再窮,也不舍得離開生他們的這片窮鄉僻壤,當然這裏麵有民俗的原因,也有民族的原因,總而言之非常複雜,複雜到李博軒這名退伍軍人不願意多想,隻是和妻子高桂香非常認真的開展慈善捐助活動,而且他們的慈善捐助,跟以前的那些慈善捐助完全不一樣。

以前的那些慈善捐助,無論捐助的力度有多大,都是把捐助的現金和實物交給了這些貧困地區的負責人,然後再由這些貧困地區的負責人重新分配,把捐助的現金和實物發下去,這其中先不說這些負責人有沒有克扣的現象出現,就說說這些捐助的現金和實物到了這些貧窮的人手裏之後,隻能夠用不可理喻來形容了。

因為這裏是大山之中,很多人不願意走出去,也就不知道金錢的用處,給自己的孩子們交學雜費?開玩笑!上學有什麼用,還不如早早的下地幹活來的實在,給家裏添上幾件好用的物什,或者做本錢幹點小生意賺錢,開什麼玩笑,這麼一點兒錢,根本就不夠用啊,還不如胡吃海塞一般,好好的滿足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欲。

也正是抱著這種想法,這些貧窮的人每次領到了捐助的現金和物資以後,都感覺像是過年一般,好好的大吃大喝一段時間,然後生活又回到了原來的地方,沒有一點兒的改變,有所改變的就是最起碼他們這裏的人都不會餓的瘦骨嶙峋了,而是臉上都有點兒肉,身上還穿著還算體麵的衣裳。

然而總有那麼一些比較聰明的人,手裏有了點兒小錢以後,沒有全部大吃大喝,而是省下來一些,幹起來了抽煙賭博的勾當,這讓整個貧困地區變得烏煙瘴氣的,錢沒有增加多少,而是消耗在了煙草上麵,或者聚集到了少數一些人的手裏麵了,而這些少數一些人有了更多的錢,結果就是他們大吃大喝的日子可以再多堅持一些,並且能夠抽到更好一些的煙草。

一開始,李博軒對於這些人的這種表現是非常不理解的,為什麼這些人不走出大山,為什麼這些人有了捐助,不想著改變自己貧窮的現狀,而是隻想到吃吃喝喝,賭錢抽煙呢。

後來在一位隨行的心理醫生鄧泉的解說下,他才明白了,這些大山裏的人,普遍心理都出了問題,他們大多數都有一定的自閉傾向,而且還有習得性無助的一些表現,也就是對現實已經基本上絕望了,對於一切都已經無可奈何。

“這些人想要擺脫貧困,僅僅依靠經濟和物質援助是萬萬不可能的了,想要改變他們,必須要從心理上著手,而且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慢慢來,而且最好是從孩子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