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表達對男孩的愛,要講究方式方法(2)(2 / 3)

3.參與到孩子的探索活動中

男孩強烈的好奇心隻是一種無序、自發的本能,僅靠這種好奇心無法清楚、準確地觀察和探索種種他未知的現象,更不能掌握其本質和規律。父母應該走進男孩的世界,參與到男孩的探索活動中去。

比如,和男孩一起打開電腦,了解電腦的主要部件和工作原理;帶男孩一起去參觀工廠、農作物栽培基地,開闊孩子視野的同時,引導孩子走進大自然,觀察和尋找問題的答案;和男孩一起做一些光、電方麵的小實驗,讓男孩在動手的同時,學到相應的科學知識,同時也認識到不當使用火、電的危害等等。

4.挖掘男孩“破壞性”背後的天賦

揚揚最喜歡的玩具竟然是兩根拇指粗細的短棍,走到哪敲到哪。碗盤、杯具、茶幾、衣櫃、柵欄……凡事能發出聲音的東西,他都一定要盡情敲打一番。對於揚揚的破壞行為,爸爸並沒有過分地批評,而是帶他去了樂器城,買了一套架子鼓,還買了幾張教學光碟和演唱會的光盤。這下揚揚開心了,每天都要花好幾個小時來觀看教學視頻或是演唱會,邊看邊敲,玩得不亦樂乎。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揚揚的架子鼓竟然敲得有模有樣了,還說長大以後要組一個自己的樂隊,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男孩的“破壞性”背後往往隱藏著很多天賦:探索能力、創造才能、思維能力、動手能力……有人說,父母對於孩子,缺少的往往是發現。因此,父母千萬不可小瞧男孩的“破壞行為”,而應該多觀察和發現,並及時正確地引導男孩的行為,挖掘男孩的潛能,為男孩的成功創造條件。

育兒心經

男孩在嬰幼兒時期,就會表現出比女孩更強的好奇心。男孩的破壞行為,往往是出於探索的心理。父母要尊重男孩的天性,鼓勵並積極地參與他的某些活動,挖掘他行為背後的天賦,並進行合理的引導,這會使孩子受益一生。

男孩也需要愛和關注

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為了不顯示出性別,他給一個一歲多的嬰兒穿上一身中性的衣服,然後告訴一組父母,這個孩子是女孩;對另一組父母卻說,這個孩子是男孩。然後要求這兩組父母分別陪這個嬰兒玩。

結果,第一組父母大多都拿出布娃娃讓“女孩”玩;而第二組父母給孩子玩的玩具卻是小玩具槍和小足球。試驗到了最後階段,兩組父母都經曆了一個特殊的情況——這個孩子突然被一個會發出奇怪聲音的玩具嚇了一跳,並大哭起來。

然而這時,兩組父母的表現卻截然不同:第一組父母看到“女孩”被嚇哭了,便連忙去安慰她,並告訴她不要害怕;而第二組父母卻不太在意“男孩”的哭泣,他們認為一個男孩子被一個玩具嚇哭,是很沒出息的一件事。甚至還有些家長認為這是“男孩”在故意給他們製造麻煩。

最後,試驗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家長對孩子行為的反應,主要取決於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

生活中,家長對男孩的教育往往比女孩要嚴厲得多,父母給予女孩的關注和嗬護遠遠比男孩要多:同樣是摔倒哭泣,女孩會很快被扶起來輕聲安慰,而男孩常常被要求自己爬起來,還被要求要有“小男子漢”的樣子,不準哭泣;同樣是犯錯誤,女孩常常輕易就得到父母的原諒,而男孩卻常常會受到懲罰。其實,家長這樣的反應和教育方式對男孩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教育學的研究顯示,對於年齡比較小的男孩來講,他們在生理上和情緒上都要比女孩脆弱,更需要得到父母的愛和關注。

研究表明,對於剛出生的嬰兒來講,男孩比女孩對痛更加敏感,當他們感覺潮濕或不舒服的時候,男孩更容易哭泣。

當孩子長大6個月大時,女孩可以通過吮吸手指和玩玩具等方式尋求安慰,但男孩不是。這個年齡段的男孩,除了在生理上要比女孩脆弱之外,在情緒上也會表現得更為脆弱。他們不但愛哭,而且情緒很容易就會變得煩躁,煩躁的時間也要比女孩長很多。

兒童心理學家曾進行過這樣的試驗:讓幾個男嬰和女嬰的母親陪孩子玩耍,並在孩子興致正濃的時候停止陪伴,並板起臉假裝生氣。麵對這樣的狀況,男孩往往表現得更為憤怒,他們要麼想讓母親抱他們起來,要麼在椅子上動來動去好像要逃走,而且男孩哭泣和煩躁的次數要比女孩多很多。在實驗結束後,母親們都想通過安慰使自己的孩子恢複平靜,例如撫摸他們,認真地注視他們,同他們說話等等。結果表明,女孩的情緒更容易恢複,當母親拿著玩具跟她們玩耍時,她們的注意力很快被轉移,母親的輕聲安慰和撫摸讓她們很快重新高興起來,而男孩卻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平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