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表達對男孩的愛,要講究方式方法(2)(3 / 3)

當男孩得到父母的愛和關注時,他的內心才會感到安全。父母不應該吝嗇自己的關愛,而多給男孩一點耐心、一個擁抱、一聲輕言細語的安慰,幫助他走出糟糕的情緒,更快樂地成長。

育兒心經

每一個孩子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和保護的,男孩也不例外。父母應該盡量滿足男孩的心理需求,給他愛和關注,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這樣,他才能更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溫和地改正男孩的錯誤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女孩犯錯誤,家長往往會先和女孩講道理、循循善誘、諄諄教導,但對於男孩,家長往往會控製不住自己的脾氣,有的甚至上來就動手。家長這樣的教養方式對男孩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一天淩晨,銀川“110”指揮中心接到一個電話,說在銀川化肥廠附近有一個出租車司機被人殺害了。當4位民警趕到出事地點時,預先埋設好的炸藥突然爆炸,3名警察當場死亡,一位沒死,卻被歹徒捅了32刀……這就是曾經轟動全國的寧夏“4.20特大襲警案”。破案之後,人們更為震驚:罪犯竟然是一對親兄弟!主犯楊傑,小時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愛歌唱,愛寫詩,會拉小提琴,還是個二級鼓手,在他第一次進監獄時還得過全國勞改係統罪犯小提琴比賽一等獎。一個天才少年,卻成了殺人惡魔,原因何在?楊傑爸爸的回憶為我們找到了答案。在被問到是怎樣教育兒子時,楊傑的爸爸說:“為了把楊傑教育成一個聽話的孩子,我時刻都極其嚴格地要求他。一次,我邊洗腳邊跟他說話,他頂了一下嘴,我就把半盆洗腳水連同盆一起扣在他頭上;我覺得遊泳太危險,禁止他遊泳,他不聽,我就撲到跟前把他按在水裏使勁淹他;在上小學時,挨打更是成了楊傑的家常便飯……”楊傑爸爸的“棍棒教育”給了兒子一個恐怖的世界,父親的教育方式不僅沒能讓兒子在改正錯誤的同時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反而把兒子變成了一個殺人犯。

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32.0%,突出表現為人際關係、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性方麵的問題。而男孩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不良的教養方式。

中國有句古話“不打不成器,棍棒出孝子”,這句話在男孩的教育過程中,常常被提起。然而,美國著名兒童教育家西阿?洛克認為:“無論是什麼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比較而言是不大容易的。而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而不喜歡聽惡言。如果家長總是用消極的辦法來對待孩子,其結果是孩子改過的少,怨恨父母的多。”專製的父母,隻會一味地禁止、壓製孩子,這樣往往更容易激起男孩的逆反心理,起不到相應地效果不算,甚至會把孩子推向毀滅的深淵。

一位國外的兒童教育專家曾說過:“孩子的生活環境給他們造成的對應性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孩子生活在暴力之中、地獄之中,他就會成為魔鬼。”心理學家研究指出:“殺人犯大多是在暴力的、缺乏愛的環境裏培育與成長起來的。”美國監獄提供的一份詳細的分析報告指出:“85%的刑事犯是因其對愛的基本需求和個人的尊嚴沒有得到滿足而導致犯罪的。”

臨床的研究與實踐證明,男孩的人格、情緒特點、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等都與其父母的教養方式密切相關。父母不同的教養方式,就會培養出不同個性的男孩。如果父母經常對拒絕否認男孩或嚴厲懲罰男孩,男孩就越可能多地表現出孤獨、不關心他人、難以適應外部環境、喜歡冒險等特征,也更易產生焦慮、擔憂及某些強烈的情緒反應。

因此,父母在教養男孩的過程中,應該多給男孩一些耐心,盡量溫和地幫助他改正錯誤。太過嚴厲的苛責甚至是打罵,往往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造成男孩的恐懼和叛逆,扭曲男孩的性格。

育兒心經

男孩犯錯時,也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寬容。父母民主的姿態、溫和的態度,往往更能贏得孩子的尊敬和信任,讓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父母的引導和教育,改正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