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適當地讓男孩吃點苦,對他進行挫折教育(1)(1 / 3)

在男孩的成長過程中,他會經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所以,對男孩進行挫折教育,增強男孩麵對挫折的勇氣和信心,便顯得尤為重要。父母要忍心讓成長中的男孩適當吃點苦,教會男孩從挫折中總結經驗和教訓。這樣,他才能不斷戰勝困難,實現自我超越。

父母要樹立挫折教育意識

有一個種西瓜的高手,他種出來的西瓜不僅個大味甜,而且瓜地裏每棵秧上的西瓜數量、大小和生長的位置都基本相同,遠遠看去排列整齊,就像他領導的一支軍隊在時刻等待聽候他的命令似的。人們問他:“為什麼你種的西瓜這麼好?”他平靜地說:“也沒什麼,就是管理要跟上去,把住一個最重要的環節:‘打叉掐尖’。不打叉不掐尖,瓜秧就會瘋長,營養都被瓜秧吸收了,滿地都是瓜秧就是不長西瓜。”

“打叉掐尖”對瓜秧來說是痛苦的,可隻有完成這次痛苦的修整,它才可能有豐收的可能。這就像是人生,總要經曆痛苦和磨難,才可能獲得成功和幸福。

美國阿拉斯加國家動物園的鹿苑裏,鹿群因不必為覓食而發愁,也不必為逃避敵害而窮於奔跑,因而很快地繁殖起來。然而在一度興旺之後,病弱殘疾者與日俱增,最後竟出現了瀕臨絕種的危機。當地政府曾不惜斥巨資予以挽救,可惜一概無效。後來一位聰明的管理人員建議,把幾隻凶殘的惡狼引進鹿苑,許多病弱的鹿被捕殺了。幾年後,鹿的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大增加了。狼捕食了病弱者,又迫使鹿群為逃避狼害而重新拚命奔跑,從而使得留下來的鹿群體質日益健壯。人們把這種特殊的保護稱為“逆關懷”。

美國一位著名的兒童心理衛生專家說過:“有著幸福童年的人,往往就會有不幸的成年。”太順利的幼年成長經曆和舒適的生活環境,容易讓孩子養成驕縱懶惰的性格,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成才,長大後孩子更會因不適應複雜多變的社會而痛苦不堪。男孩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而父母不可能永遠陪在男孩身邊。有專家說過:“孩子才是自己最好的保護神。”與其把男孩密不透風地保護起來,不如放手讓男孩去體驗,去經受生活的磨煉。男孩在不斷地嚐試中,才能練就麵對挫折的勇氣,積累解決問題的智慧,才能更好地生活。

有一個打魚能手,遠近聞名。他有一個兒子,他一直希望兒子能繼承自己的事業,所以從兒子懂事開始,他就不厭其煩地把自己積累的經驗都傳授給兒子。可是兒子一直長到二十歲,仍然對打魚的事一知半解。萬般無奈下,他找到一個智者。智者問他:“你是不是把所有的經驗都教給了他?”他回答說:“是的。”智者說:“你隻把經驗教給了他,沒有失敗的體驗,他當然不會知道這些經驗的寶貴。”打魚能手豁然開朗。這回他改變了方法,讓孩子自己打魚,不再告訴他怎麼操作,隻是當他遇到難題來詢問時才告訴他解決的技巧。這之後孩子的打魚技能有了很大的進步,後來的成就甚至超過了他的父親。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今天我們倡導對孩子實施“挫折教育”,其實就是讓孩子能夠親自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使他不僅能在生活中得到快樂,而且也能在挫折中勇敢地站起來、戰勝困難、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這樣,孩子在挫折麵前才能泰然自若、始終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的心。

挫折教育是觸及心靈的體驗過程,是對事物內部規律的再認識。經受挫折的過程,就是男孩學習的過程、形成能力的過程、成長的過程。挫折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涉及的程度越深,孩子將來的心理品質越穩定。

芭貝拉·羅斯說過:“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成功往往是與艱難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來的。”既然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經的坎兒,家長應該樹立挫折教育意識,盡早對男孩進行挫折教育。

育兒心經

中國著名素質教育專家張雍說:“基礎教育實施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前景下,挫折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父母與其一輩子替男孩遮風擋雨,不如讓他自己去麵對人生中的風雨,鼓勵並激發他積極樂觀的態度,讓他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發展自己。

幫助男孩正確認識挫折

一名8歲的小學生,因害怕上學跳樓自殺了;一名12歲的少年因拒絕學拉小提琴而懸梁自盡;大連兩個10來歲的小男孩離家出走被歹徒砍傷;北京一名15歲的男孩帶著音樂家之夢自殺;廣州一名中專生因為找工作受挫,畢業前吊死在教室的門框上;順德一名初三男生半夜在家中上吊,隻因為爸爸藏起了他借來的遊戲機;武漢一名17歲女生、四川一名18歲女生、成都一名初二男生的自殺都是因為考試沒考好……

近年來,這樣的悲劇不斷發生,中小學生心理素質呈降低趨勢、麵對困難和挫折的抗挫力缺乏等狀況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專家指出:“現在不少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特定的環境使孩子在家庭中長期受到過多的寵愛,聽的多是表揚、讚賞。孩子平時有了錯誤,家長也較少批評,從而使孩子的自尊心過於膨脹,受不了一點兒委屈。一旦遭遇挫折就不知所措,甚至采取極端的行為。”因此,對孩子加強挫折教育,是家長、社會必須高度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