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我送你過去吧,想想還有沒有落下別的東西?”爸爸提醒說。

“應該沒有了……”騰騰想了想說。

到傍晚的時候,天下起了雨。媽媽擔心昨天給騰騰準備的傘他有沒有帶,於是連忙到騰騰的房間看。果然,雨傘正好端端地躺在床頭。

專家分析

“馬大哈”的背後是不良生活習慣在作怪

家長經常會發現孩子丟三落四。比如經常忘記某一科的筆記記在了哪個筆記本上,考試之前找不到準考證,晚上回家忘記白天的作業,忘帶書、作業等等。如果孩子在心智發育方麵沒有障礙,腦生理上也無缺陷,這樣的問題大多數都屬於習慣問題。

自立的表現之一就是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內容,使之井然有序。顯然,一個經常丟三落四的孩子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孩子既不是故意的,自己也不希望被人稱作“馬大哈”,那究竟是什麼造成了孩子丟三落四的行為呢?

家長的長期“包辦”

家長所提供的溫床是孩子很多問題的滋生地。想想看,一個從小很少不動手動腦的孩子,某一天讓他獨立地負責自己的吃飯、上學問題,恐怕他就隻能餓肚子,書本也是放得亂七八糟了。

家長們都覺得自己給孩子安排了十分合理且有規律的生活內容,但卻忽略了孩子在執行這些內容的時候完全沒有發揮主體的意識。以至於孩子本該逐漸成熟的自理能力卻漸漸地沉睡於父母提供的溫床之中了。當習慣形成之後,家長再渴望看到一個既勤快想事情又周到的孩子,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

對丟失的東西持棄之不惜的態度

現在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丟了紅領巾、橡皮、作業本等家長多數不在乎,即便丟的是一件衣服也不覺得是什麼大事。家長的態度讓孩子覺得丟東西無所謂,反正可以再買,漸漸變得經常丟東西。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往往不懂得珍惜,不懂節約,行為上表現為不能管好自己的東西。

家長的這種態度一方麵對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起到了負麵作用,同時也助長了孩子不負責任的心態。

孩子視覺水平的下降

有專家曾對經常丟三落四的孩子進行測試、評估,結果發現,這些孩子的智商並不低,但他們的學習能力發展得卻不均衡。他們往往聽覺能力相當優秀,而視覺水平明顯不足,所以在視覺的注意、記憶、速度等方麵表現不佳。

分析認為,這與孩子的居住環境、生活內容有很大關係。現在絕大多數家庭是獨生子女,居住在高樓大廈,鄰裏交往少,學生學業重,缺少遊戲夥伴。加之家長的百般嗬護,孩子動手機會少,從小接受聽、說方麵的訓練較多,而運動的機會也相對較少,從而造成視覺運動能力不足,導致丟三落四現象的出現。

由以上的原因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馬大哈”的心態和行為都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時間與有缺陷的生活內容合力形成的生活習慣所致。因此家長應及早讓孩子著手打理自己的生活,並給予指導,讓孩子擁有真正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子處方

從細節做起,嚴格要求孩子

孩子從小就“馬大哈”,表現在具體的後果上可能並不是十分嚴重,但是如果到了關鍵時刻,一絲一毫的疏忽都可能會帶來致命的後果。因此,從小培養孩子認真嚴謹,嚴格要求自己的態度是十分必要的。

那麼,家長具體該怎麼做呢?

1.對孩子的行為提出鄭重的要求

有些家長覺得自己有義務教育孩子安排好自己的事情,但總是以一種提醒的語氣來說,到最後孩子把事情弄得一團糟,最多歎口氣,也舍不得批評。這樣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家長應該十分鄭重地對孩子提出要求,並提前告訴孩子,如果自己的事情安排得沒有條理,將會有什麼樣的懲罰。

家長可以選擇從小事做起,比如要求孩子前一天晚上把書包收拾好等,從易到難,循序漸進。這樣才能逐步培養起孩子的獨立性、責任心和認真態度。

2.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記憶能力

在孩子小的時候,從日常生活中微小細節上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和記憶力。比如全家人要出去遊玩,提前告訴孩子應該準備什麼東西。出門之前,讓孩子幫忙檢查還缺少什麼,如果孩子說出來缺少的物品,及時給予孩子表揚。如果孩子想不起來,可以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提示。

3.從細節培養孩子規律的生活

有些孩子被動地接受父母的安排,一旦自己處理問題會顯得十分慌亂。因此,家長應及時與孩子協商,詢問孩子在什麼時間想做什麼。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的話,讓孩子自己做一個詳細的安排。

另外,還可以讓孩子把老師每天留的作業都記在一個固定的本子上,每天晚上都檢查一遍書包。還可以在門後貼一張小紙條,上麵寫上每天需要額外攜帶的東西,出門前再進行對照檢查等等。

一開始的時候,這些細節可能會有些繁瑣。不過,當孩子的習慣一旦形成,他就會有謹慎的意識,即使沒有外在的提醒,他也會在頭腦中反複提醒自己,不要因為疏忽而造成麻煩。

4.讓孩子因為自己粗心大意而吃些苦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