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長們發現自己的孩子過分苛求“完美”,就要告訴“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讓孩子明白不可能有人在哪一方麵都是佼佼者。告訴孩子有些大科學家往往五音不全,但人們不會因他不會唱歌就否定它在科學上的偉大成就,讓孩子學會以淡定平和的心態對待其他能力突出的人。這樣才能保持快樂的心境,同時也使自己不斷進步。
3.無論批評還是表揚都要給孩子留麵子
我們來看一個故事:
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求學生每天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寫得好的就會得到老師批注的“優”。航航很想得到“優”,於是每天都很認真地寫,但是一周過去了,他還沒有得到“優”字。
一天下午放學,班裏的同學都回家了,負責值日的航航看著那些被老師當作範文的筆記本,心裏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嫉妒心理,便把那些筆記本悄悄地撕掉了一些,還把老師的紅色鋼筆也揣到了自己口袋裏。
這件事情後來被航航的爸爸發現了,爸爸毫不猶豫地給了他一頓暴打,然後又把這事反映到老師那裏,要求老師關注航航的品行。但航航的老師沒有在全班過多宣揚這件事,隻是對學生們解釋說,因為老師不小心作業本掉到水裏不能用了。然後在班裏點名表揚了幾個寫作文有進步的同學,並且解釋說:這些同學的作業最近都有一定進步,隻是進步的比較慢一些,所以沒有得到獎賞,希望這些同學繼續努力。這些被表揚的孩子裏,就有航航的名字。從那以後,航航更加認真地寫作文,寫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而且他變得更加熱愛班集體,為班級做了許多的好事。很顯然,這位老師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尊嚴,同時也糾正了航航的嫉妒心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同的態度和方式會對作用對象產生截然不同的效力。表揚孩子要適度,批評孩子也要留有餘地。否則,既無法糾正孩子的嫉妒心,說不定還會搭上孩子的自尊心。
最後要提醒家長多對孩子進行謙遜美德的教育,將孩子的嫉妒心理轉化成一種恰當的競爭意識,這樣就會發揮起正麵作用,使孩子的能力不斷提高。
29.思維僵化:想問題、做事兒都缺乏新意
家長傾訴
勤勤學習很刻苦,但成績總是不很理想。
這天,勤勤放學回家後,臉色很不好。
“勤勤,怎麼了,是不是和同學鬧別扭了?”爸爸問。
“爸爸,我這次又沒有考好……”勤勤聲音很低。
“沒關係,能告訴爸爸為什麼沒考好嗎?題太難了,還是緊張沒發揮好呀?”爸爸溫和地說。
“都不是,時間不夠用了,我沒寫完……”勤勤停了一下又說,“那些題我其實都會做。”
“能把卷子給爸爸看看嗎?”爸爸說。
勤勤把卷子拿出來給爸爸。爸爸一看,勤勤的卷子寫得密密麻麻。過了一會兒,爸爸說:“勤勤,我發現你做題的方法都是一樣的,其實有更簡單的方法。知道嗎?”
勤勤搖搖頭說:“我隻會這一種方法……”
專家分析
不要成為孩子的“拐杖”或“遙控器”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才的競爭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而一個人的創造力,即創新性思維的運用越來越成為企業所看重的素質。因為在未來的社會中,一些體力勞動將由機械或機器人代替,一些記憶性的腦力勞動將由電腦代替,而人的主要優勢就體現在創造之上。
同時,創造性人才擁有創造性思維,能夠打破常規,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質疑能力、辨識能力、善於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多方麵的優勢使得具有創造力的人比和他同時起跑的對手要提前衝過終點線。因此,家長應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為孩子未來的成功打下基礎。
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不能要求孩子循規蹈矩,每天隻是麵對著書本,更不能以單一的學習成績給孩子“貼標簽”。而是要鼓勵學生在遵守常規的基礎上,養成一些富有個性的思維習慣。切忌以培養良好習慣為名捆綁孩子的言行,不許這樣,不許那樣,隻會扼製孩子的創造性。
拿事例中的勤勤來看,她的目標是取得好的成績,但被一個固定的目標鎖住之後,她沒有思考達到目標的途徑是否是最恰當、最省時省力的。她的解題思維已經模式化,即每看到一道題,思維就會朝著同一個方向靠攏。由此來看,缺乏創造力的孩子在學習以及處理其他問題上停留在一個慢半拍的狀態之中。而高效率是一個自立的人應該對自己的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否則便很可能會碌碌無為,無法進步。
那麼,究竟是什麼抹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呢?並非每個人天生就具有高水平的創造力,這種能力也是在後天因素的作用之下慢慢形成的。而孩子的好奇心就是創造力的源頭。教育方式不當,某些家長無意識地對孩子好奇心的壓製是導致孩子創造力缺乏的主要原因。
這種教育方式的不當體現在哪些方麵呢?
先來看一個正麵的教育例子:
一天,小光和幾個小夥伴在家裏玩,媽媽給他們每人一盒牛奶。孩子們喝完後,都把空盒子扔到了垃圾桶裏,而小光卻一直盯著空盒子,若有所思的樣子。小朋友們走後,他很興奮地對媽媽說:“媽媽,你看這個盒子像不像一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