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辦撤銷,假日怎麼辦
資訊
日前,運行14年的“假日辦”正式撤銷,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立的國務院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製度。
部際會議製度是一種協調機製,並非專門機構。在國務院層麵有三種議事協調形式,規格由高到低分別是“領導小組”“協調小組”和“部際會議”。部際會議又分為較高級的“部際聯席會議”和較低級的“部際協調會議”。
與舊機製相比,新機製規格明顯提高。不僅從協調會議升格為聯席會議,會議召集人也由國家旅遊局局長上升到國務院副總理,參會部門則由17個增加到28個。在假日辦取消後,各部門之間的運行更為順暢,旅遊行業將麵臨更好的政策環境。
“黃金周”轉向“帶薪休假”
事實上,鮮有人知道全國假日辦的全稱:全國假日旅遊部際協調會議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國家旅遊局。這個機構成立的時間並不長,1999年國慶,黃金周首次出現,為緩解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刺激假日消費拉動經濟為目標的假日辦誕生於次年6月。
如今,假日辦被撤銷也凸顯出假日經濟的頹勢。目前國內的假日經濟主要指的是旅遊經濟。在2012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全國接待遊客人次和旅遊收入增長均在40%以上,而到了2013年的“十一”黃金周,假日旅遊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全國接待遊客數比上年“十一”黃金周增長不到1%,旅遊收入僅增長6%。
中國旅遊學院旅遊科學研究所原所長、73歲的王興斌將假日辦稱為“全國假日救火辦公室”,所有問題的解決都是臨時性的,“十多年來,假日辦沒有真正解決什麼問題,假日安排也不征求業內外意見,其實是形式主義的典型代表”。
至此,假日辦宏觀調控力度不夠,致使假日市場缺乏整體性和聯動性的缺陷暴露無遺。例如:銀行、公共交通等沒有適應商場延長營業時間的調整而做出相應的改變,居民取錢、乘車受到限製。此類問題在人滿為患的旅遊城市尤為明顯。
從國外的情況看,人均收入500至800美元是旅遊消費的急劇擴張階段。2013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合4382美元),已遠高於這一水平。中國旅遊消費市場已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現有的假日經濟思路亟須改變。
發展假日經濟不能隻重商業和旅遊業,目前消費者在節假日熱購,多是衝著商家的打折讓利銷售;而旅遊產品品種單調,缺乏文化內涵。為此,發展假日經濟,拉動有效需求還必須及時開發假日市場新品種,在文化等方麵挖掘市場潛力,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
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反思,國家對假期“大包大攬”,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公民何時休假,去哪裏休假,本是個人權利,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強迫十多億人在7天時間集中休息,注定會帶來巨大的麻煩。理想狀態應該是:政府隻需公布法定休假日及天數,具體安排由公民自己決定。
王興斌從一開始就是黃金周製度的反對者。在他看來,按黃金周的人流量來配置交通、景區等社會資源,注定造成巨大的浪費;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整個國家長達一周的集體休假,也將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黃金周隻是迫不得已的過渡形式,帶薪休假,把假期還給公民才是唯一的出路。”
如何保障帶薪休假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布的一份各國2013“帶薪假期”時間長短的排行榜顯示,巴西和立陶宛以41天位居榜首,中國以21天排名最後一位。不少國內上班族看後表示,別說21天,連這一半的帶薪假期都沒有。
實際上,1995年帶薪休假正式寫進《勞動法》:“國家實行帶薪休假製度,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就可以享受帶薪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但直到13年後的2008年1月,《職工帶薪年體假條例》才正式頒布施行,按照職工工齡,將帶薪體假分為5天、10天和15天三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