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做孩子興趣的導師(4)(2 / 2)

在孩子玩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有意識地給他更多的環境刺激,讓孩子在遊戲中借助玩具表現活動內容,反映他的情感和意願。如:一根小木棍,可啟發孩子想出多種多樣的玩法,如當馬騎、當釣竿、豎起來當旗杆等等。這樣一物多用,既激發了孩子玩的興趣,又開闊了孩子的思路,發展了創造性思維。另外,父母還可以用廢舊材料和孩子一起自製玩具。如:用果凍盒和小藥球做的小娃娃,用各種紙盒做的汽車、樓房等。孩子通過製作的整個過程發展了注意力、動手能力和克服困難的能力,同時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美的感受。

興趣還是孩子學習知識的最大動力,一個孩子如果對某一門功課感興趣,毫無疑問,他一定會學得主動、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如果想要使孩子對某一門課程產生興趣,父母則應充分調動孩子的求知欲望,使孩子從“要我學”的狀態轉變為“我要學”。有的時候,在輔導孩子的學習時,合理地設計一個小小遊戲,在“玩”中就能激發起孩子強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孩子學習數學中“軸對稱圖形”這一內容時,因這一內容概念比較抽象,同時由於受孩子自身空間觀念水平的限製,孩子學的時候在理解上可能會有一定困難。因此,父母可以設計這樣一個遊戲,3分鍾內用剪紙形式完成一幅作品,作品表現的內容必須是我們身邊常見的物品,比如一片樹葉、一隻蝴蝶等等。然後,父母可以拿出自己的作品:第一幅是一隻蜻蜓,不過這隻蜻蜓比較奇怪,翅膀一邊大、一邊小;第二幅是一條褲子,但一條褲腿長、一條褲腿短;第三幅則是一片樹葉,但一邊特別肥大、一邊特別瘦小。把這三幅作品展示在孩子的麵前,肯定會讓孩子開懷大笑。笑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這時父母可以乘勝追擊,連續提出問題,進一步引發孩子的數學思考:現實生活中這三樣物品應該是什麼樣的?你的作品中的物品是否也有這個特點?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也具有這樣的特點?用剪紙來表現這些物品時我們可以采用怎樣巧妙的方法,剪得又快又好?這樣一來,孩子的求知欲就得到了極大的調動。家庭氣氛非常活躍,孩子的學習效果自然不錯。更為重要的是,孩子學得主動、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同時還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玩”中也能學數學。

其實學習任何一門功課,孩子是否有求知欲望,這種欲望是否強烈,是學習這門功課的原動力,也是能否學好的基礎。切忌在孩子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父母武斷地下達學習任務,這會使孩子在沒有接觸這項學習任務之前,就有一種本能的抵製與反抗情緒。這樣做的後果,必然是事與願違,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

日本教育家鈴木主張,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將來能拉一手漂亮的小提琴,應當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讓他反複聽著名的交響樂、各種唱片,經常帶他去看別人拉小提琴。使孩子漸漸地對音樂產生興趣,有了自己也想試試拉小提琴的願望。這時再給他提琴,並提供必要的指導與幫助,再加上孩子如饑似渴的練習,必然能取得很快的進步。

先培養孩子某方麵的興趣,再讓他接觸這方麵的學習,的確是很好的經驗。所以在每年的暑假期間,父母都應該了解一下,下學期孩子將要開哪些新課,比如要開地理課,有空的時候,父母就可以先帶孩子一起看看地圖,讓他找北京在哪裏,上海在哪裏,旨在讓他事先有所接觸,引起好奇,培養興趣。又比如,下學期要開物理、化學課了,父母可以事先找機會在輕鬆自然的氣氛下,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一些有關問題。如天為什麼會下雨?天熱了溫度計上的水銀為什麼會上升等問題,與他一起討論,以引起孩子的興趣。這時,孩子往往又會針對日常遇到現象,提出許多“為什麼”。這時就可以告訴他,父母也不見得都知道,你好好學習物理、化學,這些問題都可以得到答案。這樣,在尚未開課前,孩子心目中就有了向往與渴求,開學後,就會對物理、化學課產生興趣,就會興致昂然地聽講、提問、找答案。這樣積極主動地學習,還用發愁成績不好嗎?學習成績好,又會反過來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一旦對學習真正產生了興趣,孩子不僅會主動地去學,而且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容易學,這就引入了良性循環之中,父母也就不用天天為孩子不會做作業發怒了。

反之,如果家長引導無方,一旦造成孩子對某門功課的畏懼心理,或產生了厭煩情緒,大腦就會產生一種排斥傾向,便很難學好了。

心理學、教育學研究的成果告訴我們,學習的動力首先是來自興趣,是我們家長必須從孩子身上發掘的。而興趣正是發掘這種動力最有效、最適合孩子心理特點的方法。因此,發現、保護並鼓勵孩子的興趣,是父母們發展孩子智力的一種十分有效的途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