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能有一技之長,那麼,不管是在學習或業餘活動中都會有很大的自信心,不管做什麼事情他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去麵對。當孩子踏入社會的時候,他就更善於發掘自己的潛力,發揮自己的優勢,經營自己的長處,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有一個落魄的青年流浪到了巴黎,他期望父親的朋友查爾斯叔叔能幫助自己找一份謀生的差事。
“數學精通嗎?”查爾斯問。青年羞澀地搖頭。
“曆史地理怎麼樣?”青年還是不好意思地搖頭。“那法律怎麼樣?”
青年困窘的垂下頭。查爾斯接連的發問,青年都隻能用搖頭告訴對方——自己似乎沒有任何長處,連絲毫的優點也找不到。
“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寫下來,我總得幫你找一份事做。”查爾斯最後說。
青年羞澀地寫下自己的名字和住址,轉身要走,卻被查爾斯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寫得很漂亮嘛,這就是你的優點啊。”
把名字寫好也算一個優點?青年在對方眼裏看到了肯定的答案。
我能把名字寫得叫人稱讚,那我就能把字寫漂亮,能把字寫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寫得好看……受到鼓勵的青年,一點點地放大著自己的優點,他腳步立刻輕鬆起來。
數年後,青年果然寫出了享譽世界的經典作品。這個年輕人就是家喻戶曉的法國18世紀著名作家大仲馬。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擁有一些諸如“能把名字寫好”這類小小的優點,或者說是長處,但常常會由於自卑等原因被忽略了,更不要說是一點點地放大它了。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需要不斷給予鼓舞和自我激勵,去發掘一項優勢潛能,以及能夠激發他們努力向上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如果善於經營自己的長處,就會給自己的生命增值。
日本一位教育專家認為:“人的大腦猶如一條毛巾,隻要提起一端,便可帶動全體。為何擁有一技之長的人,通常其他方麵也會有優異的表現呢?正因為頭腦有如毛巾般的特性,隻要有一端被開啟,其他部位也會相對地活躍起來。因此,若對某一課題產生好奇心,集中精力去做,必能促進全腦的活性化。”
這位教育家自己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在他中學時,有位同學成績較差,同學們都瞧不起。但自從體育課教相撲後,這位同學以絕對的實力令人刮目相看,並從此獲得了信心。以後他在班裏積極發言,成績也突飛猛進,令大家吃驚不已。
如果孩子能擁有一門擅長的學科,生活自然就會是充實愉快的,同時,也可能會因為自信心的增加而促使其他科目的進步。也就是說,一個擁有自信,對生活充滿期望的人,將會由於連鎖反應的產生,在各方麵都有優異的表現。
當然,每個人都各有所長,無法事事精通。父母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在某方麵有不理想的表現而苦惱,而是要隨時對他的優點加以讚賞和鼓勵,建立孩子的信心,在他麵對各項事情時,均有積極挑戰的精神,從而發掘孩子的優勢潛能。
從理論上講,發掘一項優勢潛能的方法是符合“補強法則”的。“補強法則”是美國加州大學的哲學博士詹姆斯·多伯森,以哲學家的眼光在審視美國的教育(家庭和中小學教育)後,總結的經驗和教訓,從而提出的觀點,它是指“當一個人的行為得到周圍人的讚許時,這種行為就會重複出現”。比如自卑的孩子做事消極,總覺得自己做不好、會失敗,常常打退堂鼓,但是如果他有了一項比別人強的拿手戲,就能煥發出自信心,覺得自己隻要去做,就一定會成功。這種自信心一定也會延伸到其他更多的領域,使得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去麵對各種各樣的局麵,應付各種各樣的挑戰。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特長,可以留心孩子有哪些愛好,有哪些長處可以發展為特長,然後在這方麵刻意增強孩子的興趣。要發掘孩子的天資,父母就要讓孩子多接觸各方麵的事物,大膽去嚐試,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去做、用心去觀察,充分接受各種新的生活體驗。除了讓孩子做多種多樣的嚐試外,父母還應注意為他們提供各種學習的條件和施展才華的機會。然後在這些過程中,觀察了解孩子喜歡幹什麼,擅長幹什麼,再因地製宜、因勢利導地培養孩子發展他們的長處。
抓住孩子的天賦進行培養
父母箴言
每個孩子都會在某一方麵有天賦。當父母發現孩子在某方麵有特別的天賦時,一定要小心對待,特殊培養。當然,必須在孩子感興趣的前提下,如果孩子不感興趣,千萬不要逼迫孩子。
通過有關教育學家研究證實,當一個孩子5歲的時候是孩子的特殊時期,有些孩子在5歲的時候會在某一方麵表現出一種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這個時候,父母如果可以及時地捕捉到孩子的興趣愛好,然後進行細心地培養和引導,將會有意外的收獲。
被稱為“鋼琴詩人”的肖邦,父母都是音樂愛好者。肖邦從小就受到雙親的影響,對音樂特別感興趣。剛開始的時候,父母並不想讓肖邦去學音樂。但是,當他們看到小肖邦一旦聽不到音樂就會哭,剛滿4歲就要姐姐教他鋼琴時,父母就意識到這孩子有音樂的天賦。因此,在肖邦4歲的時候,父母就讓他正式從師學習鋼琴。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小肖邦學得很快,也很投入,從而成為了一名音樂神童。在19歲的時候,肖邦就創作了《鋼琴協奏曲》而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