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1)(3 / 3)

“你小心點,看一會兒我怎麼跟你算賬!”

當看到精彩的鏡頭時,傑克和湯姆都不禁屏住了呼吸。突然,發出一聲巨響“哐啷”,把他們嚇了一跳,回頭才發現,原來孩子在門口張望時不小心碰倒了花瓶。

傑克頓時暴跳如雷,開始責罵孩子:“你這個不省心的家夥,叫你用功學習偏不聽!作業做完了嗎?”

“做、做完了……沒、沒有,還有一點。”孩子嚇得說話都不利索了。

傑克一把將他拎起來扔到書桌前:“趕緊把你的作業做完,整天就知道玩,再這樣小心我收拾你!”

孩子低垂著頭嘟嘟囔囔地低聲說:“就你能玩,我怎麼就不能玩?”

這句話引起了傑克的思考,他感覺孩子的話並非沒有道理。

有些父母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整天串門、聊天、看電視,隻知道玩樂,卻不停地要求孩子用功。要知道,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有著巨大的影響。

雖然,孩子有時懾於父母的權威,會規規矩矩地坐在桌子前,其實他們多半隻是裝裝樣子罷了,心思早已跑到了九霄雲外,絕不可能真正地學習。這種表麵上看來很成功的做法,起到的隻是完全相反的效果。

也許家長們最初隻是想用“趕緊用功學習!”這句話稍微提醒一下孩子而已。但是,反複的嘮叨隻會讓孩子產生無形的壓力和反抗心理。最後的結果是陷入一種惡性循環——提醒注意的話語變成了命令,接著變成嚴厲的訓斥,以至於越來越嚴厲。於是,“趕緊用功學習”這句話最終造就的是不用功的孩子。

有位老師在某個學校,發現了一個極其出色的孩子,雖然他隻有6歲左右,但演奏維瓦爾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時,音色優美、雄渾有力,看得出來,這個孩子必定練習了很久。

老師問孩子的母親:“這孩子練了多長時間呢?”

“有兩年半了。”母親回答說。

“演奏得真不錯,每天練習多長時間呢?”

“4個小時吧。”

“這麼長的練習時間,孩子能夠長期堅持嗎?”

“沒問題,他喜歡得很呢。我平時也喜歡拉小提琴,每天練琴前就叫上兒子‘快來和媽媽一塊玩’,不管他拉多久我都會陪著,所以他從不覺得有半點勉強。現在都變成他叫我同他一起玩了。”母親高興地說。

老師覺得這個辦法真不錯,後來他在教學中也運用了這種方法。如果音樂教室的孩子對小提琴產生了想玩玩的興趣,那麼他就會按照以下的順序進行授課。

首先,老師會發問:“你是不是想拉小提琴了?”

“是啊!”

“那麼,你可以做到認真練習嗎?”

“當然能,現在就請老師開始教我吧!”

當孩子學會一點演奏以後,老師就安排高年級的孩子和他一起演奏,這樣可以激發低年級的孩子要求更多的進步。

孩子們在開始合奏練習時總會興奮不已。老師會說:“來吧,和大家好好地一起玩。”

這句話會讓孩子把所有的心思投入到練習中。

所以,家長們不妨試一下,將“趕緊用功學習!”替換成“好好玩吧!”讓孩子在玩耍中產生學習的興趣,一定能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怎樣使孩子把注意力集中起來

父母箴言

很多孩子的成績不好是因為他不能專心學習,不能把注意力集中起來,這可能和孩子所處的環境有關係,也可能和父母的教育有關係。所以,父母想要讓孩子有一個很好的成績,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孩子能夠把注意力集中起來。

孩子可能會對很多事情都有興趣,但是卻通常很難專注於某件事情,也就是說,他沒有全身心地投入。這可能是因為父母的浮躁心理、喜歡攀比的心理引起的。有的父母見別人的孩子學什麼,也要讓自己的孩子去學,恨不能讓孩子把所有的技能和特長都可以掌握。父母的這種行為,就造成了孩子看起來什麼都會,卻沒有過硬的一技之長,造成了孩子在學習上不專注。

瀏覽一下那些有作為的科學家們,他們差不多都是特別專注的人。

法國大作家巴爾紮克就是這麼一個人。有一次,他在寫作時有朋友來訪,他很長時間都沒有發現。中午仆人送來飯菜,客人以為是給自己送的,就把飯菜吃了,後來客人發現巴爾紮克還是那麼忙就走了。天黑了,巴爾紮克覺得該吃午飯了,就來端碗端盤。看到飯菜已被吃光,他責備自己:“真是個飯桶,吃完還要吃!”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為了解螞蟻生活習慣,曾連續幾小時趴在潮濕、肮髒的地麵上,用放大鏡觀察螞蟻搬運死蒼蠅的活動。他的這種行為引來了周圍許多人的圍觀議論,但他竟毫不理會。

我國數學家陳景潤一邊走路,一邊想他的數學問題,不知不覺中和什麼東西撞上了,他連聲說“對不起”,卻沒聽到對方有所反應,抬頭一看,原來是一棵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