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3)(1 / 2)

在緊張繁忙的陪練中,父母以孩子學會某種技藝為標準,來衡量自身教育理念的行為效果,為了讓孩子“學好”,生活上包辦代替,學習上辛苦陪練,強行監督,而恰恰忽視了孩子個性的成長發育,忽視了孩子首先將成為一個公民的基本事實,偏離了教育培養全人的本意,使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去了支點,該嚴格處卻放鬆,該放鬆處卻又嚴格。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了興趣,孩子才會積極關注,主動思考,並自覺采取行動。因此,對於父母來說,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想方設法地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向上的積極性,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可以說把這個工作做好了,就不用擔心孩子今後的發展了。

那麼,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1.增強學習快感,培養直接興趣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過,他不讚成有人說他是“刻苦”學習的,因為他在學習中從沒感到“苦”,相反,體會到的是無窮的“樂”。學習如果能給孩子帶來快樂,那麼孩子一定會喜歡學習,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興趣越是以直接興趣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可能是他樂意用五彩的蠟筆在紙上塗抹,看著五彩的線條在紙上延伸、擴展,他的思維、想象也跟著任意遨遊、旋轉;也可能是老師經常表揚他,雖然他畫得並不怎麼樣。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習變為快樂的事呢?

首先,多表揚,少批評,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有些父母開口閉口就是“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光知道玩”,本來是恨鐵不成鋼,卻不知好鋼已在批評中鈍化了,日久天長,孩子總覺得自己很差,總有錯,在學習中有壓抑感,於是就厭惡學習。

其次,使孩子一開始就有成功的體驗。父母要盡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識,一開始就讓孩子學懂,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最後,父母應該指導孩子讀書。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當孩子解答出難題後,與孩子分享快樂;當孩子不懂時,與孩子共同探討,這也能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件愉快的事情。另外,父母的情緒、學習的環境等也能影響孩子學習的情緒體驗。

2.明確學習目的,培養間接興趣

優秀父母的經驗證明:學習目的的教育應該聯係孩子的思想和實際,堅持耐心細致的正麵教育,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把學習目的與生活目的聯係起來,這樣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孩子對背外語單詞不感興趣,但對學好外語後可以用外語交流,參加各項外語活動等結果感興趣,這種興趣可以促使孩子去從事背單詞的活動。所以家長們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興趣,激發其勤奮學習,更要通過學習目的教育來提高孩子的間接興趣。興趣在活動中的動力作用,已為不少心理學家所承認。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把興趣說成是“能量的調節者”。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就可以激起他對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他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的特點,父母應充分利用它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的孩子把鬧鍾拆開,有的孩子不停問為什麼。父母如果不了解孩子的特點把這些看成孩子的淘氣、搗亂,對孩子采取批評、冷淡、不理睬的態度,這樣就會損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長,挫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對孩子的提問要回答,如果不會則可以告訴他如何查詢,或者弄明白後再告訴他。

父母要尊重、保護和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此外,在各種活動中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很重要的。如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的活動小組或外出郊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在活動中孩子通過發現問題,產生好奇心。有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學習勁頭本來就不高,再參加興趣小組會分散更多的精力,就不準他參加其它的活動,這種做法恰恰是放棄了引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好機會。

4.創建有利於培養學習興趣的外部環境

隻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長出好莊稼,隻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才可能培養出智力優秀、聰明活潑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熱愛學習。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重於言傳。如果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學習,而自己卻常常通宵達旦地打麻將,那麼孩子感興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學習,而是如何玩好牌,到時候,孩子學到的恐怕就不是科學知識而是玩牌竅門了。如果父母飯後捧一本書,伴一杯清茶,端坐書桌前,伏案寫作,孩子耳濡目染,也會經常看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