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製定鍛煉計劃,不能違背孩子的生長發育的規律,最好谘詢一下醫生。
熱身運動很重要,這也是避免孩子在運動時受傷最好辦法。因此,在運動前,鼓勵孩子先做一會兒熱身運動,可以前後做拉伸動作,以增加柔韌性,預防孩子的肌肉拉傷。
購置防護用品,如騎車時使用的頭盔,單排輪滑時佩帶折護膝和護肘。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出現疼痛、眩暈、頭暈或極度疲勞等症狀,應及時終止運動的進行。
7.孩子運動鍛煉的禁忌
孩子並不是一個“縮小的大人”,父母千萬不要被熱心衝昏了頭,即使是孩子的表現超出預期,也應該對孩子能力的極限有起碼的常識了解,不要預期孩子會有什麼“奇跡式的突破”。
應該讓孩子去參加他所喜歡的運動,而不是去參加被規定或被迫參加的運動。如果孩子喜歡某一種運動,父母不要因為那種運動有危險而阻止孩子參加。
熱身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熱身的內容與分量,也應該依照所從事的運動不同而異。熱身可以減少運動對孩子的傷害,也可以避免因為運動傷害長期無法回到運動場而造成的心理及生理低潮。
給孩子適合的運動裝備。要知道,不合年齡,不合體格分級的裝備是很有可能增加讓孩子受傷的機會的。比如,讓孩子踢大人的足球,低年級學生打高年級學生的籃球,甚至是不合適的鞋襪都會成為孩子受傷的原因。
在孩子運動之前,為孩子檢查運動場地。比如,球場邊界外麵的籬笆、障礙物、飲料罐等,這些都可能是孩子在運動時傷害孩子的殺手。
當孩子受傷後,不要讓孩子過早回到運動場上。有時候,傷快要痊愈而沒有完全愈合的時候,身體已無大礙,但是,這個時候,孩子的耐力、肌力、韌度都還沒有回複正常,如果太早回到運動場的話,往往會使舊傷複發。
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
父母箴言
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父母應配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進行積極引導。比如,帶孩子到戶外去活動,提高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和運動技能,這樣孩子的運動興趣就會被培養起來。
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對身體發育有很多好處。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有利於提高孩子適應環境、抵禦疾病的能力,形成熱情活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生命在於運動。”
1.提高孩子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父母應愛護孩子的這種積極的天性,並把它發展為體育興趣。如給孩子講名人鍛煉的軼聞,與孩子一起觀看體育比賽,與孩子一起跑步、打球、做操等都是促進孩子產生體育興趣的有效途徑。在指導年幼的孩子鍛煉身體時,還可以把體育鍛煉同遊戲娛樂結合起來,如教孩子一邊唱兒歌,一邊跳橡皮筋;郊遊時,和孩子比賽看誰最先到達目的地。這種鍛煉方式會使孩子滿心喜悅,充滿激情,整個身心都得到發展。當孩子的體育興趣發展起來以後,父母要為孩子的體育活動創造物質條件,如給孩子買球拍、跳繩、小足球等運動器材,使孩子更經常地鍛煉身體,把體育興趣轉化為穩定的體育愛好。
2.幫助孩子了解體育運動知識
體育鍛煉強調通過具體活動增強體能,但僅把體育作為一種體力活動是不行的,應學習有關的知識和技能,才能增強孩子鍛煉的積極性並提高成效。父母可以給孩子講講各種體育活動的特點和意義。如田徑類運動靠力量和速度;球類運動對靈敏性和彈跳力要求較高。還可以教孩子一些常見運動項目的技術,指導孩子正確練習,如跑步運動中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變速跑、衝刺,打籃球的傳接球、帶球突破、投籃、防守等等,並告訴孩子基本的比賽規則,如打球時不能有意撞人,打籃球時不能帶球跑。這是保證比賽順利進行的基本要求。父母也要引導孩子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如15歲以前的孩子不宜進行舉重、長跑、吊環等運動,而應選擇負荷較輕,歡暢自然的運動項目如三跳(跳繩、踢毽子、跳橡皮筋)、遊戲、簡易體操、小球類。孩子若是喜歡武術,可以學一些簡單的武術套路,學習器械格鬥時一定要有專業教練的指導,以防出現意外。
3.督促孩子堅持鍛煉
孩子的自覺性和毅力不強,若沒有父母督促鼓勵,就可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不利於保持體育鍛煉的效果。對此,父母可幫孩子製定鍛煉計劃,明確鍛煉的目標、內容、時間和次數,如規定每天早上6點鍾起床做操,每天下午放學後踢球半小時;雙休日安排爬山、遠足或參與半天的體能集訓。製定計劃要從孩子和家庭的實際出發,循序漸進,使孩子樂於接受,自覺執行。父母若能和孩子一起鍛煉,則是對孩子的最好鼓勵。即使不能天天與孩子一起鍛煉,也要定期檢查孩子的鍛煉情況,並告訴孩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對個別不喜歡活動的孩子,父母需采取強製措施,如定時叫孩子起床,督促他們外出活動,並必須完成一定的運動量後才能回家,鍛煉認真時要給他一些鼓勵,不認真時令其重做,直至養成鍛煉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