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胎兒在子宮裏生存了9個月。今天早上,它睜開眼睛,打著哈欠,用勁踢了幾下,用小手去抓臍帶,把手伸到嘴裏,吮自己的大拇指,聽準媽媽的心跳和腸鳴聲。準媽媽開始走動,輕輕地搖晃使它睡去。這個時候的準媽媽不妨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對於寶寶來說也是一次重要的美育胎教。
母子變化
懷孕9個月母子變化情況如下:
準媽媽變化情況
第三十三周
這段時間胎兒增長的體重大約是此前共增體重的一半還要多。現在準媽媽會感到尿意頻繁,還會感到骨盆和恥骨聯合處酸疼不適,不規則宮縮的次數增多,這些都標誌著胎兒在逐漸下降。因寶寶出生後吃奶的勁兒很大,容易咬傷媽媽的乳頭,所以從現在起要多按摩乳頭,每天要清洗,為以後喂奶做準備。
第三十四周
準媽媽體重大約以每周250克的速度增長,主要是因為胎兒在出生前的最後七八周內體重猛增。不少人偶爾有輕微的子宮收縮感,這不是真正臨產前的宮縮,不必在意。這時準媽媽要注意休息,飲食應少量多次,停止性生活以免早產和感染。
第三十五周
此時胎兒的頭部已降入骨盆,緊壓在準媽媽子宮頸口。還要加大水分的攝入量,因為母體和胎兒都需要大量的水分。麵對腹部發硬的現象,應采取平躺的休息方法。準媽媽分泌物依然增加,排尿次數也增多,而且尿後仍會有尿意。此外,陰道和子宮口變得柔軟,感到腹部發脹或大腿根部疼痛時要立刻休息。
第三十六周
由於胎兒的位置逐漸下降,準媽媽此時會覺得腹墜腰酸,骨盆後部附近的肌肉和韌帶變得麻木,甚至有一種牽拉式的疼痛,使行動變得更為艱難。日益臨近的分娩會使準媽媽感到緊張,此時要正確調整心態,多和準爸爸、親人聊一聊,緩解一下自己內心的壓力。
胎兒發育情況
第三十三周
胎兒的身體和四肢還在繼續生長,最終要長得與頭部比例相稱。胎兒現在的體重為2千克左右,全身的皮下脂肪更加豐富,皺紋減少,看起來更像一個嬰兒了。現在胎動的次數會比原來少,動作也會減弱,不用擔心,這是因為媽媽子宮的空間已經快被占滿,它的手腳動不開了,胎兒的各器官繼續發育著。
第三十四周
現在胎兒體重大約已有2.1千克,身長約為47厘米。胎兒的皮下脂肪開始大幅增加,身體開始變得圓潤。有的胎兒頭部已經開始降入骨盆且胎兒的生殖器官發育也近成熟。有的胎兒已長出了一頭胎發,也有的頭發稀少,前者並不意味著將來寶寶頭發就一定濃密,後者也不意味著將來寶寶頭發就一定稀疏。
第三十五周
胎兒現在重2.3千克左右,坐高約為30厘米。此時胎兒身體已經轉為頭位,即頭朝下的姿勢,頭部已經進入盆骨。這時胎位是否正常直接關係到是否能正常分娩。胎兒的頭骨現在還很柔軟,而且每塊骨之間還留有空間,這是為了在分娩時使胎兒的頭部能夠順利通過狹窄的產道。
第三十六周
現在的胎兒大概2.5千克重了,身長達到了48厘米左右。皮下脂肪開始增多,皮下皺褶變少,身體較以前豐潤。胎兒此時肺髒和胃腸的功能也都很發達,已具備了呼吸能力,並有啼哭、吮吸和吞奶能力。手腳肌肉發達,運動活潑,能夠高聲啼哭。
撫摩胎教進行時
法國心理學家農貝爾鈉·蒂斯認為,爸爸媽媽都可以通過撫摩的動作配合聲音與子宮中的胎兒溝通信息,這樣做可以使胎兒有一種安全感,使寶寶感到舒服和愉快。
此時,準媽媽本人或準爸爸用手在腹壁輕輕地撫摩胎兒,可以引起胎兒觸覺上的刺激,促進胎兒感覺神經及大腦的發育。撫摩要從胎兒頭部開始,然後沿背部到臀部至肢體,輕柔有序。如果胎兒對撫摩的刺激不高興,就會用力掙脫或者用蹬腿來反應,這個時候,準爸爸媽媽應該停止撫摩。如果胎兒受到撫摩後,過了一會兒才以輕輕的蠕動做出反應,這種情況可繼續撫摩。撫摩可與數胎動及語言胎教結合進行,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音樂胎教進行時
音樂對於陶冶性情、加強修養、增進健康以及激發想象力等方麵都具有很好的作用。人們常把適合準媽媽和胎兒聽的音樂稱為胎教音樂,胎教音樂對促進準媽媽和胎兒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胎教音樂一般是準媽媽自己欣賞,條件不限。可戴著耳機聽,也可不帶耳機聽;可以休息聽,也可邊做家務或者一邊吃飯一邊聽;還可以一邊聽一邊唱等,每一位準媽媽可根據各自的環境隨意安排。總之,要盡可能地多抽一些時間欣賞胎教音樂,讓輕柔悅耳的音樂充滿所處的空間。隨著音樂的節奏還可以想象著腹中的胎兒歡快、迷人的臉龐和體態,在潛意識裏與胎兒進行感情交流。久而久之,將感到這是一種妙不可言的藝術享受。
另外,準媽媽不妨經常哼唱一些自己喜愛的歌曲,把自己愉快的信息通過歌聲傳遞給胎兒,使胎兒分享喜悅的心情。唱的時候盡量使聲音往上腹部集中,用心去唱,胎兒一定會十分喜歡。
胎教名曲:《歡樂頌》
《第九交響曲》、《歡樂頌》是大師貝多芬晚年的巔峰之作,創作於1819~1824年。這是一首龐大的變奏曲,充滿了莊嚴的宗教色彩,氣勢輝煌,是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範之作。直到今天每當我們聆聽到那耳熟能詳的第四樂章《歡樂頌》時,依然深深地被氣勢恢宏的音樂所打動,同時也臣服於音樂中所透露出的大師那崇尚人性自由的道德觀。
在《歡樂頌》那歡欣鼓舞的終曲裏,把管弦樂團裏所有樂器和人聲揉合在一起,化為一片對人性自由解放、世界大同博愛的讚美呼聲,把整個第四樂章,乃至《第九交響曲》推向極致,推向歡樂的海洋!
這個著名的主題,節奏很平凡,是那種婦孺皆知的曲調或許這就是大師的暗示:最崇高美好的事物往往出現在最平常的地方(這也是後人無法超越《第九交響曲》的原因所在)。
音樂欣賞:《G大調弦樂小夜曲》
莫紮特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速度為行板的浪漫曲,一開始就奏出了如歌的主題,溫柔恬靜的旋律如同媽媽對寶寶的呢喃細語,充滿著柔情與溫馨。準媽媽與寶寶一起分享這首美妙的樂曲,母子一定會心曠神怡,倍感親切。
小夜曲最早起源於露天黃昏時演唱的音樂,如戀人在其鍾情者窗外放聲歌唱的歌曲。18世紀末,器樂小夜曲有較大的發展,在這方麵,莫紮特的貢獻尤其突出。
莫紮特共寫過十多首組曲型小夜曲,作於1787年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原為弦樂合奏曲,後來被改編成弦樂五重奏和弦樂四重奏,也是莫紮特作品中流傳較廣的一首。《G大調弦樂小夜曲》共有四個樂章,本專輯收入的是其中的第二樂章“浪漫曲”。由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
總曲感受: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情緒,充滿激情與活力,表現了對美好社會、對光明和正義的追求。如甘泉飛湧,飛湧的方式又那麼自然,安詳,輕快,嫵媚。
音樂賞析:《小狗圓舞曲》
波蘭音樂家肖邦創作的《小狗圓舞曲》是一首優秀鋼琴作品,它的藝術性很強,生活氣息濃鬱,雅俗共賞。
這首圓舞曲音樂描述了小狗咬著自己尾巴原地打轉的有趣情景,親切活潑、短小通俗,旋律悅耳動聽、富有動感。因為篇幅短小、演奏速度快,這首樂曲又稱為《一分鍾圓舞曲》,而實際演奏時間則在一分鍾以上。
圓舞曲:圓舞曲主要用於音樂會演奏和舞會演奏。用於舞會演奏的圓舞曲也叫華爾茲,原為奧地利、德國民間的3拍子舞蹈,十八世紀後半葉風行於歐洲各國的各種社交舞會,整個十九世紀在歐美舞曲中占主導地位。
肖邦:偉大的波蘭音樂家,年少成名,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在國外度過,創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此抒發自己的思鄉情、亡國恨。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準媽媽的波蘭孤兒”。他臨終囑咐親人把自己的心髒運回祖國。舒曼稱他的音樂像“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其一生不離鋼琴,被稱為“鋼琴詩人”。
情緒胎教進行時
越到臨產的時刻,準媽媽的心情越複雜。一方麵會為寶寶即將出世感到興奮和愉快,另一方麵又對分娩懷有緊張的心理,麵對這一現實,怎樣讓準媽媽始終保持一種平和、歡樂的心態,直接關係到胎兒的健康成長。
寶寶作為一個成熟的個體,準媽媽必須行使“支持功能”,保護孩子免受過分的外部和內部的壓力。新生兒散發出起始的幼稚情感,如高興或不高興,隻有在得到準媽媽的接受後,其情感才能發展。
分娩前的心理準備遠遠勝過了學習各種知識及練習,許多準爸爸媽媽沒有意識到他們麵對的問題,因此,一旦麵對這些問題時很無助。但是在醫生的指導下,做過妊娠和分娩相關的心理準備後,他們便得到了更大範圍的心理保護。
開心笑一笑
奶奶真膽小
小傑告訴媽媽:“我發現奶奶真膽小。”媽媽問:“你什麼時候發現的?”
小傑:“昨天我跟奶奶出門,過大馬路時,她拚命抓住我的手不放,還說‘小傑,不要離開我!’”
什麼糖最貴
小孩甲:“你知道什麼糖最貴嗎?”
小孩乙:“巧克力。”
小孩甲:“不對。喜糖最貴。我爸爸花了100元錢,才買回來兩小袋糖。”認識早些小明對哥哥說:“哥哥,你去向媽媽要點錢,我們去買冰淇淋吃。”
哥哥說:“為什麼要我去?”
小明答:“因為你認識媽媽比我早幾年,熟一些啊。”
我爸爸沒有腦袋
一天,幼兒園裏的小浩和小翔在打鬧,鬧著鬧著倆人就動手打了起來。結果,小浩被小翔打了幾下腦袋。小浩心裏很不服氣,就對小翔說:“我要叫我爸爸去打你爸爸的腦袋”!
小翔聽了心裏很高興地說:“哈!哈!你爸爸才打不到我爸爸的腦袋呢!”,“為什麼?”小浩問道,小翔說:“我媽媽說了,我爸爸根本就沒有腦袋!”。
父子鬥智
準爸爸見小約翰拖著兩條長鼻涕,就說:“約翰,去擦掉鼻涕,我給你兩分錢。”小約翰聽了,連忙跑出去,不一會兒回來,向準爸爸要錢,準爸爸說:“我沒錢,隻是哄哄你的。”準爸爸話音剛落,小約翰就笑嘻嘻地說:“爸爸,我也是哄哄你的,我把鼻涕吸進去了,你看。”小約翰說罷便“哼”了一聲,兩條鼻涕又流下來了。
他不是一朵花
老師說:“小明你回家告訴你媽媽要她給你弟弟好好洗個澡,你弟弟身上的氣味沒有一個人忍受得了。”
小明說:“老師,我弟弟來學校是為了學習的,又不是來讓你聞的,他又不是一朵花。”
剪紙:手牽手
剪紙在中國民間較為普及,取材用料簡單,作品可大可小,每逢春節,中國人都有在家中的窗戶上貼剪紙的習俗,借此讓家園更為漂亮和喜慶,不經意間流露出中國人的平和之美。準媽媽不妨也學學這門藝術,給寶寶剪一些五顏六色的小東西,愉悅心情,美化生活。
準備一些稍微厚點的信紙或包裝紙,最好是彩色的。先在紙上勾畫出輪廓,然後順著細線剪:
漢字圖形:雙喜臨門、福、愛……
動物圖形:十二生肖、獅子、鴛鴦、蝴蝶、黃鸝……
花朵圖形:蓮花、石榴、梅花……
其他:喜鵲登梅、小放牛、胖娃娃……
心理學家認為,畫畫、剪紙不僅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產生美的感受,還能通過筆觸和線條,釋放內心情感,調節心緒平衡。別怕麻煩,別說沒時間,別說不會剪,因為問題不在於你剪的好壞,而在於你剪紙時的情感與精神投入,在於你從中獲得的樂趣。你在向胎兒傳遞深深的“愛”,傳遞“美”的信息。
相信信念的神奇力量
準媽媽相信信念的神奇力量嗎?下麵就和胎兒一同分享關於信念的小故事。準媽媽在分娩的時候,要運用自己的信念,安然地度過分娩的那個時刻。下麵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信念是一粒種子》這篇文章。
有一年,一支英國探險隊進入撒哈拉沙漠的某個地區,在茫茫的沙海裏跋涉;陽光下,漫天飛舞的風沙像炒紅的鐵砂一般,撲打著探險隊員的麵孔。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沒了。這時,探險隊長拿出一隻水壺,說:“這裏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
一壺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標。水壺在隊員手中傳遞,那沉甸甸的感覺使隊員們瀕臨絕望的臉上,又露出堅定的神色。終於,探險隊頑強地走出了沙漠,掙脫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極而泣,用顫抖的手擰開那壺支撐他們的精神之水——緩緩流出來的,卻是滿滿的一壺沙子!
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漠裏,真正救了他們的,又哪裏是那一壺沙子呢?他們執著的信念,已經如同一粒種子,在他們心底生根發芽,最終領著他們走出了“絕境”。事實上,人生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境。無論遭受多少艱辛,無論經曆多少苦難,隻要一個人的心中還懷著一粒信念的種子,那麼總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讓生命重新開花結果。人生就是這樣,隻要種子還在,希望就在。小明說:“老師,我弟弟來學校是為了學習的,又不是來讓你聞的,他又不是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