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懷孕8個月(1 / 3)

8個月的胎兒,身體長得特別快,它的聽覺能力已具備,也開始有了視覺能力。雖然味覺和嗅覺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還不是很明顯。這段時期可謂是對寶寶進行胎教的“尖峰時刻”。孕媽媽要保持愉悅的心情,等待寶寶的到來!

母子變化

懷孕8個月母子變化情況如下:

準媽媽變化情況

第二十九周

由於腹部迅速增大,準媽媽會感到很容易疲勞、腳腫、痔瘡、靜脈曲張等等。這段時期是容易早產的時期,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也往往開始有征兆。由於身體笨重,準媽媽走路身體後仰看不到腳下易摔倒。此時血容量增加,心髒負荷加重,有時會引起心跳加快,此段期間,準媽媽應注意動作緩慢些。

第三十周

子宮底高28~30厘米,上升到心窩部下麵一點,因此向後壓迫心髒和胃,引起心跳、氣喘,或者感覺胃脹、沒有食欲。準媽媽還會感到身體沉重,行走不便,經常感到腰背及下肢酸痛。準媽媽如果感到子宮收縮、腹痛或發脹,就要趕緊休息。飲食上注意少放鹽,睡眠要充足,保證精力充沛。

第三十一周

乳暈、外陰的膚色進一步加深,子宮的上升使胃部受壓,有時可出現飯後消化不良的感覺。這時,心髒的負擔明顯加重,腹部的妊娠紋已經相當明顯。由於準媽媽睡眠不足,這階段特別容易疲倦,呼吸困難。白帶會越來越多,護理不當易引起外陰炎和陰道炎,導致寶寶在出生時被感染。

第三十二周

此時,子宮底已上升到橫膈膜處,準媽媽會感到呼吸變得越來越困難,喘不上氣來,吃下食物後也總是覺得胃裏不舒服。準媽媽的體重在這個月會增加很快,此階段準媽媽會感到很疲勞,休息不好,行動又更加不便,食欲因胃部不適也有所下降,陰道分泌物增多,排尿次數也會增多。

胎兒發育情況

第二十九周

本周的寶寶體重已有1.2千克,坐高約為26厘米,幾乎已經快占滿整個子宮的空間。寶寶已經會把自己的大拇指或其他手指放到嘴裏去吸吮。胎兒活動也變得比較頻繁,這一時期應該開始記錄下每一次有規律的胎動,有的小寶寶會用小手、小腳在準媽媽的肚子裏又踢又打,也有的小寶寶相對會比較安靜。

第三十周

此周胎兒體重大約1.3千克,坐高為27厘米,這時胎兒的皮下脂肪已經初步形成,看上去比原來顯得胖一些了。此時胎兒麵部胎毛開始脫落,皮膚深紅色,脂肪較多,有褶皺;以腦為主的神經係統及肺、胃、腎等髒器的發育近於成熟;寶寶肌肉也發達起來,胎兒的活動更為激烈,有時可以用腳踢、蹬子宮壁。

第三十一周

此周寶寶重1.5千克左右,從頭到腳長約44厘米,胎兒生長迅速,主要的器官已初步發育完成。男孩的睾丸還沒有降下來,但女孩的小陰唇,陰核已清楚地突起。神經係統進一步完善,胎動變得更加協調而且多樣了。

第三十二周

這時胎兒的肺部和消化係統已基本發育完成,身體增長速度減慢而體重迅速增加。這周胎兒的眼睛時開時閉,它大概已經能看到子宮裏麵的景象,也能辨別明暗,甚至能跟蹤光源。如果準媽媽用一個小手電照射腹部,胎兒不但會轉過頭來追隨這個光亮,甚至還會伸出小手來觸摸。

對話胎教進行時

到了懷孕的第八個月,生活在準媽媽腹中的胎兒已經是一個能聽、能看、能懂話、能理解爸爸媽媽的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了,而且感情十分豐富。凝聚著爸爸媽媽深情的呼喚和談話,一定會使胎兒聚精會神地傾聽,爸爸媽媽應不失時機地加緊與胎兒之間的語言溝通與交流,對它施以良性刺激,以豐富胎兒的精神世界,這對開發胎兒的智力是有極大好處的。

胎兒喜歡媽媽溫柔的聲音

胎兒喜歡聽媽媽的聲音,不但聽得清楚,而且覺得很舒服。準媽媽溫柔的聲音對即將出生的胎兒是一種舒服的刺激,可以安撫胎兒心情。為了胎兒,準媽媽應經常耐心、溫柔地對胎兒說話。

什麼是“高域衰減”

外麵聲音通過媽媽腹部皮膚、脂肪、子宮、羊水傳到胎兒的耳朵裏,因此高音傳到胎兒處要比實際聲音低得多。外麵的聲音潛入時變低,如同把門關起來聽聲音一樣,專業術語稱這一現象為“高域衰減”。

讓你自己得聲音安慰腹中的胎兒吧

給寶寶講述一些美麗的小故事,和寶寶一起沉浸在童話般的遐想中,讓寶寶感覺到媽媽的溫柔和深情,感到媽媽愛自己的心情;給寶寶朗誦一首小詩歌或給寶寶唱一首歌謠,讓寶寶充分感受媽媽聲音的柔美和動聽,永遠記住媽媽的聲音;給寶寶講述自己一天的生活,沒事和寶寶談心聊天,告訴寶寶今天媽媽都做了些什麼事情,怎麼盼望寶寶的到來。

胎教故事:《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並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自從毛澤東主席在一次講話中,提到了這個故事後,就變得家喻戶曉。故事講述的是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弱,通過“愚”與“智”的對比,告訴人們遇到任何有困難的事情,隻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堅持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

很久以前,有個叫愚公的老人,快九十歲了。他家的門口有座大山,阻塞了交通,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很多不便。

有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來商量說:“我們要用盡全力鏟平險峻的大山,讓我們出行更便利,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讚同他的意見。

但是愚公的妻子提出質疑說:“憑你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都削減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麼樣呢?更何況把土石放到哪裏去呢?”其他人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愚公於是帶領家人,挖泥土,鑿石頭,用土筐運送到渤海的邊上。鄰居的寡婦有個孤兒,剛滿七八歲,他也跑去幫助愚公。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

有個叫智叟的老人,他看到愚公全家人都在移山,覺得非常可笑,他對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憑你這麼大的歲數和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拔掉,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麼樣?”

愚公說:“你思想太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就算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呀;兒子又生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還愁挖不平嗎?”智叟聽了沒話說了。

後來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力氣很大的神背走了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麵。

教胎兒認識動物

製作一些彩色動物卡片,拿著卡片,一邊撫摸著寶寶一邊告訴寶寶動物的名字,然後再給寶寶模仿動物的叫聲。可以給寶寶唱一些有關小動物的兒歌,如:

小蜻蜓:河麵上,蜻蜓飛,小小蜻蜓愛點水,我問蜻蜓在幹啥?“我在這裏生寶寶”。

小青蛙:小青蛙,學遊泳,頭兒高抬兩腿兒蹬,蟬兒唱歌把它誇,荷葉為它把傘撐。大奶牛:大奶牛呀真叫棒,走起路來晃呀晃,吃進青草啊變出奶,娃娃喝了長得壯。常見動物的叫聲:

牛——哞哞;羊——咩咩;

狗——汪汪;公雞——喔喔;

小雞——嘰嘰;母雞——咯咯嗒;

豬——哼;鼠——吱;

青蛙——呱呱;貓——喵喵;

鴨子——嘎嘎;飛蟲——嗡嗡。

給胎兒讀古詩

杜甫,字子美,河南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之一,與李白齊名,並稱為“詩聖”。他的詩風格沉鬱頓挫,質樸通俗,寓意深遠,深刻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被稱為“詩史”。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詩中大量使用了表示顏色的形容詞,如“黃”“翠”“白”“青”等,使畫麵色彩絢麗鮮明,更顯示出春天景色的明朗秀麗。通過詩中生機勃勃的春景描寫,我們不難體會到詩人隱藏在字裏行間的那種歡快喜悅之情。

杜甫有詩雲“語不驚人誓不休”,表現出他對待詩歌嚴謹的寫作態度,這首《絕句》的四句對仗工整,全詩不僅創作風格嚴謹,而且對於景色修飾準確。四句話寫了四個景色,像四扇屏風,看似完全是寫景,但在這麼種明媚的自然景色實際上折射的是詩人內心的感覺。他感覺到喜悅,感覺到舒暢,感覺到人和自然融洽在一起的這麼一種美。

準媽媽讀古詩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裏船。

音樂胎教進行時

到第八個月時,和大腦連接的神經回路更加發達,這時準媽媽的腹壁和子宮壁會變薄,所以,胎兒更容易聽到外界的聲音,而且,此時的胎兒可以區別聲音的差異,對聲音的強弱的變化能做出不同的反應。

除了放樂曲給胎兒聽之外,爸爸媽媽還可以給胎兒唱歌,這種形式的音樂胎教效果更好,是任何形式的音樂所無法取代的。一方麵,準媽媽在唱歌時,陶冶了性情,獲得了良好的胎教心境;另一方麵,準媽媽在唱歌時產生的物理振動,和諧而又愉快,使胎兒從中得到感情上和感覺上的雙重滿足。此法還可使胎兒熟悉爸爸媽媽的歌聲,加強感情交流,一直保持到出生以後,在音樂的氣氛中,爸爸媽媽與子女間會更和諧、融洽。唱歌時心情要舒暢,富有感情,如同麵對著可愛的小寶寶,傾訴一腔柔情和愛,這時準媽媽可想象胎兒正在靜聽你的歌聲,從而達到母子心音的諧振。

另外,還可以教胎兒唱兒歌,雖然胎兒不能真正地唱歌,但胎兒已經有聽覺,準媽媽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讓你腹中的寶寶隨著你的音律和諧地唱起來。準媽媽可先練音符發音或簡單的樂譜,每次唱歌都留出複唱時間,想象胎兒在跟著你一起唱。

聽《動物狂歡節》組曲

到第三個月結束的時候,胎兒腦細胞的發育基本完成了。可以看到胎兒的四肢,胎兒已經很像個小人兒了。現在你想知道腹中胎兒在這個月裏的變化嗎?

作者簡介

聖桑,生於1835年10月,法國浪漫樂派音樂家,著名的《動物狂歡節》就是在1886年他於布拉格到維也納的旅途中創作的。盡管他一生深受結核病的折磨,卻奇跡般地活到86歲,1921年冬天,聖桑在前往阿爾及利亞時逝世。

在《動物狂歡節》中,作者聖桑以生動的手法,描寫動物們在熱鬧的節日行列中,各種滑稽有趣的情形。曲中動物的形象鮮明,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聽一聽,讓寶寶感受一下古典音樂的魅力。

《動物狂歡節》組曲共十四段,由十三首標題小曲和終曲組成,下麵節選四節與準媽媽和胎兒一同欣賞。

序曲及獅王進行曲

由兩架鋼琴以顫音的序奏開始,用以描寫森林的景象。接著鋼琴和樂隊強有力地奏出獅王進行曲,表現了萬獸之王威風凜凜地邁著步伐出現。最後的低音部低音半音進行以強有力的和弦模仿萬獸之王的咆哮聲而結束。

母雞和公雞

樂曲以鋼琴和小提琴用頓音演奏,模仿母雞不停地“咯咯”叫,然後又用鋼琴高音區突出雄雞有力的“喔喔”叫。母雞和公雞的叫聲有時此起彼落,有時交織在一起,就像他們在對話、在吵架。短短的三十個小節音樂渲染出一片雞鳴聲,生機盎然,十分活潑有趣。

林中杜鵑

鋼琴優美、豐滿的和弦,把聽者帶到寂靜的深山森林,單簧管反複奏出的幾聲咕咕是密林深處傳來的杜鵑啼鳴之聲。

鋼琴家

該曲借鋼琴反複奏出的簡單音階式的練習曲,用以嘲笑那些隻會彈奏單調乏味的樂曲而缺乏靈性的“鋼琴家”。

胎教名曲:《夢幻曲》

舒曼的《童年情景》中十二首樂曲都有標題,分別是“異國和異國的人民”、“奇異的故事”、“捉迷藏”、“孩子的請求”、“無比的幸福”、“重大事件”、“夢幻曲”、“爐邊”、“竹馬遊戲”、“過分認真”、“孩子入睡”、“詩人的話”。

《夢幻曲》是舒曼十二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完成於1838年。這首曲子主題非常簡潔,具有動人的抒情風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旋律線幾經跌宕起伏,婉轉流連,使人不知不覺中被引入夢幻的世界。

曲子描寫兒童生活,表現成年人對童年時光的回憶,利用音樂的模進及高低起伏的旋律把快樂的孩子的幻想表達出來。作品手法洗煉,心理描寫逼真,刻畫生動形象,歡快動人,饒有情趣,但也流露出一種因為童年逝去而產生的淡淡惆悵感。

舒曼簡介:浪漫樂派時期德國作曲家舒曼,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個夢幻而不實際的藝術家,可謂浪漫運動的典型代表。他不僅是個傑出的作曲家,24歲時更出版了《新音樂維誌》,成為當時的樂評家及藝評家。

俄羅斯浪漫曲

俄羅斯的音樂文化底蘊豐厚,它的浪漫曲獨有風貌,在世界歌曲園地上閃耀著絢麗的光芒,散發著馥鬱的芳香。今天準媽媽和胎兒一起欣賞拉赫瑪尼諾夫的《春水》吧。

拉赫瑪尼諾夫

拉赫瑪尼諾夫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音樂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世界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和傑出的鋼琴家。他的情感充沛,富於表情,優美如歌的旋律繼承了19世紀浪漫派的傳統。在他的音樂中,安謐的大自然,娓娓動聽的故事和奔放熱烈的激情形象是對立和相反的,然而卻相輔相成,甚至在一部作品中交替著(如《春水》)。

浪漫曲

浪漫曲廣泛流行於十八世紀後半葉的法國民間、十九世紀中葉的俄國,它泛指一種無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樂曲。

浪漫曲的特點是曲調表情細致,與歌詞緊密結合,伴奏亦有一定的形象刻畫;器樂曲旋律富於歌唱性,常由小提琴及管弦樂隊演奏,但也有作曲家常把它們流暢抒情的器樂獨奏曲取名為“浪漫曲”,例如:貝多芬的小提琴獨奏曲《F大調浪漫曲》和《G大調浪漫曲》、舒曼的《雙簧浪漫曲》等。

聯想胎教進行時

聯想胎教可以貫穿於所有胎教方法中。準媽媽在閱讀文學作品、欣賞繪畫作品時,也可以展開場景的聯想和畫麵意境的聯想;準媽媽在欣賞音樂時,就可以借助樂聲,對樂曲所描述的畫麵展開聯想;準媽媽在大自然中也可以展開對美景詩情畫意的聯想。通過聯想,準媽媽把這些意識的信息傳輸給胎兒,達到對胎兒影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