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家“思考”時,我們卻“死記”(1 / 1)

人家“思考”時,我們卻“死記”

激濁揚清

作者:餘世維

我在中國大陸讀到一道學生曆史考試題:甲午戰爭是公元哪一年爆發?簽訂的叫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這是道死記硬背的題目。

後來,我到了日本大阪,才知道這道題目他們不是這樣考的,而是下麵的論述題:日本跟中國100年打一次仗,十九世紀打了一仗“日清戰爭”(我們叫“甲午戰爭”);二十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我們叫“八年抗戰”)。二十一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裏?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麼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麼條件上?請分析之。

兩個國家的每個學生都努力作答案。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賠償二萬萬銀兩,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年訂馬關條約,那又怎麼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還會打!怎麼辦?

人家就分析了,日本跟中國,很可能在台灣和中國大陸統一以後,有一場激戰。中國統一後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台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日本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日本的石油從波斯灣運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上中國南海,跨台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條在日本叫做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台灣海峽封鎖起來,日本的油輪一定要從那裏經過。日本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海軍馬上就會上場,那就打!

按照他們判斷,中國跟日本的摩擦,會從東海開始,從台灣海峽開始,公元2015年-2020年,這場戰爭可能爆發。

這種題目,他們那裏叫作“思考”,而我們叫作“死記”!日本一直在不停地部署,隨時準備做好跟中國打仗的準備,全國都基於這種共識,為什麼?

第一,中國大陸一個河北的石家莊。一個山西的太原和大同是產煤的地方,你認為最大的買主是誰?是日本!

其實日本這個國家是不燒煤的,為什麼大量向中國采購呢?其實二三十年來日本大量不斷地向中國采購煤炭,回去以後在日本的下關下船,然後統統用水泥封起來,封成一個個石方,沉在日本內部的內海的海底。這些煤炭是準備將來跟中國打仗的時候要用的。

第二,從人造衛星看下去,整個日本是條綠色的,你知道嗎?他們的樹一棵都不砍。砍任何一棵,都要經日本政府的許可,他們把森林看成重要的資源。可用筷子怎麼辦?就將中國東北、大興安嶺的木材統統向日本出口,筷子用完以後,沒一根丟掉,收起來給它磨成紙漿,賣給中國印報紙。

第三,中國稀土金屬企業的老總沾沾自喜於“廉價國家資源出口創彙多少”,卻不知道,日本人將這些稀土原料加工成一種粉末,塗在“點離子彩電”屏幕上,以昂貴的高價格賣給中國人,日本要壓製中國稀土企業降低價格,不降就停止進口。

日本的海軍一直在刺探中國的情報,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海軍的總人數,已經世界排名第二位,超過了俄羅斯,僅次於美國,但還叫作海上自衛隊。其實隻差航空母艦和主力艦沒有做,是個標準的海軍。有機會總是要練一下。日本出動運輸機,支持阿富汗戰爭。其實他們在做打仗的準備,積極地做好跟中國戰爭的準備。

【徐星薦自《老年生活報》2012年4月11日/閻廣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