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姓與官員都是大忙人
負暄瑣話
作者:汪華斌
清明回鄉祭祖,遇到一個當農村幹部的老表請客,於是就乘車到某山莊吃飯。誰知這老表僅僅就陪同坐車的這幾分鍾,邀請吃飯打牌的電話就有五六個;後來到了山莊,他竟然碰到七八個上級部門的領導,因而他連一分鍾的時間都不能陪同我吃飯,而聽說他們還要在這裏過夜(連夜打牌的意思)。我正在感歎農村幹部吃喝玩樂忙時,我們一起吃飯的幾個堂兄弟的電話也是絡繹不絕地響起來,而這全部是催他們趕快到各自工地去,說是工地的活幹不完等著他們前去;結果他們紛紛吃了幾口飯就匆匆忙忙地走了,而最後留在飯桌上的竟然隻有我們這幾個城裏回去的人。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中國的百姓與官員都是時代的大忙人;隻是他們各自在自己的圈裏忙而已。
在這兩個圈子裏,都是忙忙碌碌的人群;隻是官員這個圈子的人是忙吃喝玩樂,而老百姓這個圈子的人是忙幹活;相互之間沒有任何交叉。當然有人肯定說官員吃喝玩樂是公款,誰知這次得到了不同的答案:山莊的老板告訴我,來這裏吃喝玩樂的百分之九十是官員,而付款的百分之九十是私人老板。也就是說我們的官員除了那每年幾千億的公款吃喝玩樂外,還有這“百分之九十”的私人老板買單的吃喝玩樂。正因為如此,所以今天的官員特別忙;這麼多的吃喝玩樂難道不是一種負擔嗎?我那當農村幹部的老表說,現在就是一天48小時也忙不過來,因為來請你吃喝玩樂的太多了,有時候是一餐趕幾個主,到處點綴而已。這就是今天的一些官,吃喝玩樂特別忙;而忙不過來吃喝玩樂也是一些官員的普遍現象。
然而與官員吃喝玩樂忙不過來對應的是老百姓忙,而且老百姓同樣也是忙不過來;隻是老百姓不是忙吃喝玩樂,而是忙幹活。我有個堂兄,他竟然一天在三個老板的工地上幹活,因為他是下房子地基的技術人員,幾個老板捧著他幹活,這一仆幾主的老百姓,他能不忙嗎?正因為如此,所以他以前吃飯還要喝點酒,而現在竟然隻吃快餐盒飯,忙得連吃飯的習慣都改變了。
在中國大地有兩股車特別顯眼,一種就是我們社會最自豪的動車,它代表我們社會官員們生活的車,基本上是走在了世界的前麵。而另一種就是我們社會的鐵皮車,它已經快要被我們社會淘汰了,但在一些支線依然慢吞吞地跑,這就是我們社會百姓們生活的車,好像與印度還在同一起跑線上。正因為是兩股道上的車,從而官員與百姓也就是各說各的話,各幹各的事。正因為如此,所以官員的話老百姓聽不懂,而老百姓的話官員聽見就說是牢騷。
以前毛澤東時代我們的官員是車頭,所以老百姓需要官員帶;而現在是兩股道上的不同車,所以官員與百姓本各自有著不同的人生態度和目標。一些官員是忙著吃喝玩樂及時行樂,老百姓則多是忙賺錢。當民和官成了不一個群體和不一種思想體係的兩類的時候,有著話語權的官就說他們代表了“人民”。
正因為如此,所以老百姓沒有聽官員話的習慣,因為現在老百姓是忙不過來的人;所以農村裏白天冷冷清清,因為男男女女全部外出打工去了。至於一些官員比老百姓還忙,因為他們連晚上都不回家,有的基本就是住在酒店或山莊裏。
中國百姓與官員都成為了時代的大忙人,這是我們社會的幸事嗎?我不知道,但卻知道這兩股道的車他們的勁根本沒有往一處使。這就是迷惘!
【王翔宇薦自《凱迪社區》2012年4月5日/王永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