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公開,何來公平

雜七雜八

作者:沈德良

從社會管理的層麵來理解,公共職位屬於社會公共資源。至於誰能獲取,就必須有一套與之相關的、以公平正義為基礎的競爭製度,隻有這樣,才能避免社會利益階層的固化,才不會堵塞整個社會要素的公平、合理、有序流動,才能保證社會具備向前發展的生機與活力。每一個社會成員須知,階層固化與權力世襲的社會沒有贏家,社會也必將付出慘痛的代價。通過暗箱操作手段將公共資源據為己有,其性質與偷盜行為無異。

“拚搏”不如“拚爹”,被看作是社會階層固化的縮影。我們不需刻意為某些特定人群貼上“官二代”、“富二代”之類的標簽,在鼓勵競爭的時代,也不要死抱“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過往心態。公眾隻需要一份能經得住太陽照曬的公開。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公開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沒有了公開,公平就無法談起,自然會給更多人以種種聯想的空間。

如果任由“蘿卜”招聘現象蔓延,整個社會的公共機構,就可能變成一些人以權謀私的“土圍子”,這樣的做法,容易引起公眾的仇視心理。成為社會矛盾積累的“導火索”。漣源的“招聘”既然具備著“蘿卜”的特征,就證明它已經踐踏了社會公平正義的道德底線,就得有人為此承擔相應的責任。

這種責任,當然包括黨紀政紀方麵的責任。

【摘自《湖南日報》2012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