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溫室的玻璃罩真好,它不僅可以擋風遮雨,而且還能透進陽光,又有一定的溫暖和濕度,且不受外界環境的侵擾。它如同一把撐開的保護傘,仿佛可以幫孩子化解一切難題,從而讓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
然而,正像諾亞方舟隻能是傳說一樣。如果真的把對孩子的教育放到溫室的玻璃罩中就能萬事無憂,我不能不說這種想法太過天真,因為結果肯定是與初衷背道而馳的。
世間萬物,什麼事都有好與壞的兩麵性。比如玻璃罩雖然可以營造寧靜的氛圍,卻也窒息了清新空氣的流通;它可以遮擋住外麵的風雨,卻又阻止了內部力量向外進發的激情;它可以透進陽光,但也可以過濾陽光的某些元素。人與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樣,需要來自太陽的光輝。可以設想,若僅僅是在陽台上隔著玻璃曬太陽,和真正日光浴的效果肯定不可同日而語,因為我們會缺少來自大自然的風雨的錘煉。
對孩子的教育也大抵如此,如果我們僅僅為了保證孩子不受傷害,從而像母雞護崽一樣把他們護在自己的羽翼下,那麼,孩子又怎麼可能學會“飛翔”呢?溫室玻璃罩教育的弊端也顯而易見,甚至後果是相當嚴重的。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掉進了幸福的蜜罐裏。他們是家庭的小皇帝,父母的“掌中寶”,所有的家庭成員都以孩子為核心,含在嘴裏怕化了,頂在頭上怕摔著,要月亮就決不給孩子星星,隻要能讓孩子開心,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一路綠燈,他們猶如溫室裏的花卉,不用經風受雨,有的全是和風細雨。唾手可得的安樂和幸福讓他們覺得自己為所擁有的一切而心安理得,因此他們不太懂得珍惜和感恩。
誠然,孩子永遠是父母的寶貝,作為父母來說,沒有人希望孩子遇到挫折。但是,挫折是客觀存在的現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既會有一帆風順的讓人快慰的成功,也會有不期而至的各種令人煩惱和痛苦的挫折。因為他們的心理、意誌等各方麵鍛煉不夠,承受能力就差,如果遇到挫折、碰到問題,他們就有可能在挫折與困難麵前無所適從,難以應對。
既然我們不可能一輩子替孩子遮風擋雨,讓孩子永遠生活在溫室裏,那麼不妨先給他們“種一下牛痘”、“打一下預防針”,讓孩子做好經曆磨礪和挫折,以及風雨的洗禮的思想準備,這樣反而利於他們的成長。
眾所周知,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多元社會,而隻有對孩子從小就進行挫折教育,讓他們及早地掌握應對挫折和困難的方法,在將來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不是有一首歌這樣唱麼: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
古人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雄鷹隻有搏擊長空羽翼才能強健;人隻有在逆境中成長,心智才能更加成熟。正如庭院裏跑不出千裏馬一樣,溫室的花朵也經受不起風雨,“溫室”裏培養出的孩子,一如在遊泳池裏受訓的水手,真的到大江大海中去搏擊時,是經不起風浪的。英國的迪斯雷理提倡的素質教育中把挫折教育當作最重要的內容而大加讚賞,他認為任何教育都比不上挫折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