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堅決杜絕家庭暴力(1 / 2)

家庭暴力這個詞雖然常常在耳邊響起,但真正了解其危害性、普遍性和嚴重性,以及如何應對和處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往往沒有清楚地考慮過。

想起前幾年播出的一部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我想看過的人都不會忘記其中情節:男主人公是一個高級白領,西裝革履,溫文而雅,任誰也無法把這樣的人和一個家庭暴力的施暴者聯係到一起。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心胸狹窄,其施暴手段殘忍到令人發指的程度,常常僅憑自己的猜疑就把老婆打的頭破血流,最後落得妻離子散,自己也死於非命的悲慘下場。

還有前些日子,本市一家媒體報道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父親因為妻子的離開把怨氣撒到9歲兒子的身上,經常對兒子拳打腳踢,孩子身上總是舊痛不去又添新傷。久而久之,孩子變得孤僻、內向,不愛與人交流,學習成績也是一落千丈。一次考試孩子好幾門功課都未及格,父親氣得又是一頓暴打,他希望兒子能認個錯,就不打了。而孩子卻一句話不說,一聲不哭,眼裏對父親充滿了敵視,所以他越打越氣,最後孩子被打暈了過去,父親急忙把孩子送往醫院卻為時已晚,兒子永遠地離開了他。而這位父親也無法承受兒子慘死在自己手下的事實,幾度自殺。由此可見,家庭暴力的危害之嚴重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當然,有些人會認為,如果是出於合理的目的和動機,對家庭成員實施的暴力則不屬於家庭暴力,比如丈夫因為妻子的婚外戀而對妻子的毒打,父母出於教育的目的而對子女的肉體懲罰。這顯然是一種誤解,我們反對家庭暴力,是因為暴力行為本身侵害了家庭成員的生命、健康和人格尊嚴。家庭的各種矛盾和衝突,可以通過不同的手段來進行解決和救濟,但是決不能訴諸暴力的手段,否則就具有違法性。所以,家庭暴力應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無論經濟如何迅速發展,社會文明如何提高進步,家庭暴力依然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上至高知高幹家庭,下至尋常百姓生活,都時有家庭暴力發生。很難想像,在一個充滿暴力、恐懼和怨恨的家庭中,其家庭成員會是幸福快樂的。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未成年子女,深受家庭暴力的影響,其生理、心靈上必然會受到較大的傷害,會給他們留下灰暗、痛苦的心理陰影。

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子女,大多數患有恐懼、焦慮、孤獨、自卑、不相信他人等心理障礙,在不良環境下成長的人會形成畸形的心理狀態。這些孩子成年後,很可能成為新的家庭暴力的實施者,形成惡性循環,這些心理不健康的人也可能成為危害社會人群的後備成員。可見,生長在有家庭暴力環境中的孩子,其身心健康和發展所受到的傷害是難以估量的,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知道,孩子必須依靠成年人才能生存,他們還需要成人給予情感上的溫暖及心靈上的保護,得到安全感,增強自信和勇氣,從而能夠免受任何威脅。然而,家庭內部的暴力行為經常會製造出充滿驚恐與痛苦的氛圍,威脅孩子的茁壯成長與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