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積極體驗 張揚個性——淺談個性化作文教學(1 / 2)

莆田市秀嶼區笏石鎮炮厝小學 遊煥英

新課標提出:“學生作文也是一種體驗,一篇好作文應是學生的一種獨特體驗。”這表明作文應以學生在生活中的體驗為題材,作文教學應引導學生在課本學習中融入豐富的生活,去切實地感受生活中的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寫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和個性感受,抒發真情實感。那麼如何誘發學生的體驗呢?

一、創設活動,豐富生活體驗

體驗的產生,首先緣於體驗者對體驗對象有了切身的感受,因此,親身經曆和直接經驗對於體驗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義。作文教學中,我們要精心設計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激發學生對習作產生興趣,寫真話、抒真情。

校園的流行風不經意間已轉了方向,前兩天還熱火朝天的踢毽子活動,已被現今的飼養所謂的“水精靈”所替代。看著同學們對“水精靈”日益癡迷,我靈機一動,發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沒有生命的‘水精靈’為什麼會生‘寶寶’嗎?”同學們由於沒有細心觀察、研究而無從答起。於是我適時引導學生去觀察,去研究,去討論。此時,學生的習作興趣已被激發,思維已經啟動,筆下隨時都會開出感悟生活的心靈之花。

看到記者總能非常風光地麵對千萬觀眾播報新聞、傳遞信息、揭露醜惡、宣揚正義,迎得人們的敬重,可能有些學生就會產生向往,這時,我們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條件,並加以引導,讓學生去扮演一回記者的角色。比如,告訴學生首先要做好采訪前的準備,確定采訪對象,擬定采訪提綱。然後讓學生實地采訪,最後將采訪經曆寫出來。除此之外,也可以讓學生體驗一下生活中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設計諸如風雨中的撿破爛者,清晨寂靜街道上的清潔工等角色。當然還可以結合教材,設計蘊含教育者意圖的角色。於是,學生仿佛變成了那個角色,角色的喜怒哀樂,仿佛是學生自己真情實感的表露。一係列的角色轉換所產生的新異感能激起學生的熱烈情緒,產生體驗,學生就能自如地運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情感。

此外,有目的地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開闊視野,增加生活體驗。如:利用學校結合“六一”舉辦的遊藝會、聯歡會、演講會等集會和班級自己組織的“新聞發布會”、辯論賽、文化沙龍等活動來活躍學生的學習生活,增加學生對集體生活的獨特體驗。另外,在學生實踐生活中,結合思品、自然、社會等學科對學生進行語文綜合能力的鍛煉與嚐試,擴大和加深他們體驗的範圍與程度。如:結合思品學科,通過參與家務勞動及公益勞動,體驗勞動樂趣;結合自然學科,通過種植花草樹木,讓他們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結合社會學科,通過考察周邊生態環境變化,從而懂得環保。這些綜合性常識活動讓學生的表現意識和參與意識在實踐中得以培養與加強,個人才華在生活中得以展示與發展,用真實的生活喚起了學生真實的感受,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空間。習作也就成了學生生活的需要。

二、營造情境,豐富情感體驗

布魯納說:“教學論必須探明喚起學習積極性的最佳經驗與情境。”的確,一個具體生動的情境設置,可以引起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從而調動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維的前提,使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情緒下進行學習和創造。作文教學情境的營造,能誘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調動學生的作文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