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韓三評(2 / 2)

這是公司是第二個被他們倆開除掉的。

現在他們的選擇就隻有中影和華宜這兩家了,其他的小作坊電影公司要不就是根本不知道,要不就是顧執看不上,直接就被忽略了。

華宜早先代表的是京圈,後來又吸納了許多港島和彎彎的成名資源,但集團真正的核心永遠都是那幾位著名的京城人。

顧執和寧皓,一個是深甽人,一個是山錫人,二位現在在影視圈又沒作為,想要進入京圈,自己都覺得不可能。

事到如今,隻剩下一個可選目標了。

“我之前在導演電視劇的時候,曾經和中影的一位領導有過一麵之緣,叫做韓三評。

聽圈內的其他導演說過,這一位除了電影就沒有其他別的愛好,為人很豁達,尤其是對年輕導演的培養和對電影人的保護支持,從來不講利益。

馮曉剛導演的賀歲片《甲方乙方》就是通過他的支持,才拉到了北影廠的投資。

咱們要不去找他試試?”

寧皓尋思了一會兒,想到了一個或許可以幫助他們的大人物。

顧執剛一聽到這個名字,眼睛立馬就亮了起來。

韓三評,中影集團的董事長,在華國影視圈那可是呼風喚雨的教父級人物,他就是華國娛樂圈這個龐大名利場的核心,甚至是其中最具有權力的人物之一。

他也是《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的總導演,曾經一句話就讓張國粒、唐國鏹這樣的老牌明星免費出演,能量不可謂不大。

顧執上輩子隻在新聞上看過韓三評,印象中他一直穿著一身中山裝和一雙布鞋。

至少從表麵上看,他是一個生活很樸實的人,氣場倒是和奢華光鮮的娛樂圈格格不入。

如果能夠通過韓三評搭上中影這條全國最粗的線,那他們的電影可以說還未拍就成功了一半。

說幹就幹,寧皓立馬就開始準備聯係韓三評。

當然,不是以他個人的名義,還要加上目前華國最著名的青少年作家——顧執的名義。

寧皓主要是擔心自己的姿勢水平還不夠,韓三評不一定會抽空見他。

可顧執就不同了,他現在的名氣比一般的小明星還要大上一些,再加上他文人作家的光環籠罩在身,韓三評總不會一口直接回絕了他。

顧執也向寧浩保證,不管韓三評,或者說中影會提出什麼樣的要求,蝴蝶效應的導演肯定就是他,在這一點上,顧執是絕對不會退讓的。

互幫互助,有來有回,這是顧執從上一世開始就一直堅守的原則。

商議完之後,他們倆就等著韓三評的回應了。

現在這會兒,韓三評還不是中影的董事長,而是集團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

今年他代表中影一共投資了四部電影,《西洋鏡》、《夏日暖洋洋》、《非常夏日》和《益西卓瑪》。

這四部裏除了由夏雨主演的《西洋鏡》還算有點名氣之外,其他三部可以說是撲街中的撲街。

就算是《西洋鏡》最後也隻有200萬的票房,比起它500萬美元的投資,也是虧到姥姥家了。

這一年,對中影和韓三評來說,就兩個字——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