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導演當然可以拍藝術片也可以拍商業片,但是他們往往端著自己的逼格,隻願意拍出自己心中所謂的藝術,把很多電影愣是拍成了自嗨的產物。
結果就是除了他們自己,很少有人願意多看一眼,市場更是完全不接受。
就比如薑紋的早期作品《鬼子來了》。
有沒有藝術深度?
絕對有!
獲得第53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以及金棕櫚獎提名;2002年島國每日電影獎摘得最佳外國語電影桂冠。
那麼有沒有票房?
連上映都沒做到,還談什麼票房。
在內地一直都是禁片,直到後來才被解禁,可以在視頻網站上觀看了。
這麼多年過去了,真正知道這部電影的華國人有多少?
看過的更是鳳毛菱角。
這部電影除了能讓薑紋導演自嗨一下,讓那些小眾到不能再小眾的文藝片愛好者欣喜一下,向世界展示了一下抗島國時期華國農民的思想淺度之外。
還創造過任何價值嗎?
對華國電影界起到過正麵的作用嗎?
倒是讓那些稍微有點才華的小導演和新人演員們,都衝著藝術大師的成就去了,沒有人願意去拍商業片、類型片。
剩下一堆剛剛過及格線的導演,拍出來的電影能不撲街嗎?華國電影票房能不被好萊塢大片占領嗎?
完全就成了別人家的票倉了!
照著2000年這個方向發展,華國電影產業再過一萬年都別想建立起一套成熟的電影工業體係,也拍不出一部碾壓國外電影票房的本土作品。
別說美利堅的好萊塢、奧斯卡了,連人家阿三的寶萊塢都快比不上。
萬幸的是,華國還有願意拍攝商業類型片的導演,從國師張億謀開始,到寧皓,烏而善,管琥、甚至是新晉導演韓少,吳亰,都在一步步慢慢地從國外大片手上奪回國內的電影市場。
他們對華國電影產業的貢獻,比那些隻會自嗨的大導演們高出太多了。
蝴蝶效應也是一部偽科幻懸疑的類型片,和現在的電影大環境格格不入。
好在韓三評代表的中影願意投資,要不然這部電影肯定黃了。
想靠它獲獎,那是不可能的,顧執對這方麵也不在乎。
票房才是他真正的追求,他拍電影是給觀眾看的,又不是給評委老爺們看的。
該談的都談好了之後,韓三評就領著小劉秘書,帶著蝴蝶效應的劇本先一步走了。
他作為製片人,還有很多電影的前期籌備工作需要他去安排。
劇本需要交到電影局去備案審核,另外還得籌備劇組人員。
攝影、燈光、配樂、剪輯、場務,特效團隊、專業化妝團隊、衣著團隊、飾品團隊、場景搭建團隊等等,都是必須且重要的一份子。
好在中影是全國最大的影視公司,製作過很多電影,擁有成熟的班底,相關人選的選擇性很多,可以很快給予支持。
僅僅這一點就不是一些小作坊電影公司能夠媲美的。
這些都是韓三評需要去做的準備,至於顧執和寧皓,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找演員。
因為蝴蝶效應是小成本作品,以韓三評的人脈,推薦過來的演員他們都請不起。
果然,還是親自去找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