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上映前夕的報告(1 / 2)

9月23號,《快樂大本營》的電視直播結束後,晚上回到酒店睡了一個大懶覺,第二天下午起床,顧執四人就飛回京城了。

28號就是《蝴蝶效應》第一天上映的日子了,顧執期待中又伴隨著隱隱的不安。

中影連續大半個多月的宣傳投放,已經通過傳統媒體途徑,讓絕大部分應該知道的觀眾們都知道了這部電影。

扣扣群上的話題營銷依然在繼續,讓很多年輕人和大學生都知道了這部電影,激發了他們主動了解電影的欲望。

顧執本人寫的兩篇專業影評已經在各大網絡論壇上發酵,短短三天的時間就引起了上千的轉載和評論。

網民們都沒有看過《蝴蝶效應》和《碟中諜2》這兩部當前的熱門電影,這時候兩篇高質量的影評在上映前脫穎而出,直接就在影視相關話題中造成了轟動。

這就相當於一個所謂的內部人士忽然冒出來,給大家曝光了一件不為人知又勾人心思的秘密。

雖然這個秘密本質上就是無根無據的事情,可它總是能得到廣大網民的關注和信任。

很多人原本就在電視上看到過《蝴蝶效應》的預告片和宣傳海報,如今再加上這篇言之鑿鑿的影評,他們對這部“華國第一部科幻電影”就愈發好奇和心動,打定主意要去電影院一睹為快。

與其相反的是,還有很多人在網上一個勁的抨擊《蝴蝶效應》,抨擊這兩篇影評,辱罵在背後寫影評的人。

這些人一邊指責他收錢吹噓國產電影,要錢不要良心;一邊自己又開始大力吹噓《碟中諜2》,吹噓吳玉森,吹噓美利堅大片,費盡心思貶低《蝴蝶效應》。

顧執是真心不懂這種人,明明兩部電影他都沒看過,為什麼一開始就要著急鼓吹國外電影。

鼓吹國外電影也就算了,畢竟這隻能代表個人的喜好,別人也沒有權力強迫他喜歡國產電影。

可為什麼在鼓吹的同時還非要一味的貶低國產電影呢?

而且不僅僅是在影視行業,許多情況下都有這種類似的行為發生。

一件明明就不了解的事情,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先吹一波國外,隻要是國外的肯定就是最好的。

接著就開始要罵華國了,管你到底好還是不好,做得對還是不對,隻要是華國的就是全世界最差的,比島國、比阿三、甚至比隔壁三胖都要差。

而且絕對是對國不對事,先出來一批人罵華國執政黨,再有一批人罵華國的政府機關,最後再來一批人罵整體華國人,直接給別人扣一頂被洗腦的大帽子。

你和他說理,他和你扯人情,你和他說情,他又和你轉移話題,最後說不過了就直接開罵。

來來去去十幾年了一直都是這個鳥樣兒。

這批人顧執上輩子是見得多了,現在見到都懶得理他們。反正他們肯定不會支持《蝴蝶效應》的票房,對顧執來說他們就是最沒有價值的一批用戶群。

和這種人吵吵來吵吵去,純粹就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與其去爭取他們,還不如多花點精力去睡覺。

到現在為止,能做的宣傳基本上都給做了,一切就看上映後的結果了。

《蝴蝶效應》不會舉辦首映禮,因為主創都不夠大牌,電影的票房還是未知數。

僅僅依靠中影,自身實力不夠硬的話,就算舉辦了首映禮也請不來多少明星大腕過來助陣。

顧執和寧皓都不想自取其辱,不如安安心心正常上映。

另外《蝴蝶效應》劇組同樣也不會去路演。

2000年這會兒根本就沒有路演這種做法,甚至連這個說法都不曾有。

到了2002年,國師的《英雄》橫空出世,才開始了“路演”這種宣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