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想知道的問題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如何讓念故事書的效果發揮到最好?如何讓親密的親子互動時光變得更有意義?總有一些問題是為父為母搞不明白的,這裏為您羅列的幾個問題,在幫您解決問題的同時,更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情商。
Q1睡前適合給孩子講哪些故事
A:在孩子入睡前,大人專門給他們講的故事叫做睡前故事。大人通過給寶寶講故事,可以將他們慢慢帶入夢鄉,而且孩子在體驗故事情節的過程中,還能產生一種安全感,即便是在自己睡覺的時候,身邊也有大人的陪伴和保護。那麼,什麼故事適宜睡前講呢?
一般來說,睡前故事都是以童話為主題,和夢、晚安、睡眠有關,尤其是那些短小、富有詩歌韻味的小故事,在睡前講來會特別有效。這些故事沒有複雜的人物關係,也不會有過於激烈的情節,而且大多數都以美好的結局結尾。當然,家長在講這類故事時,也可以像唱一首搖籃曲那樣緩緩地講來,這對幫助1~2歲寶寶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也有著積極、正麵的引導作用。
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可能會希望大人多講一些有情節的故事。此時,家長不妨給孩子講講平日裏熟悉的生活場景中的故事,也可以給孩子講講和爸爸媽媽成長有關的故事,可以是生活中已經發生的有趣事情,也可以說是童年時溫暖的友情,等等。家長越是講得入神,孩子越是聽得出神。聽著聽著,他們就會被感染。不知不覺中,孩子就會放鬆自己,慢慢入睡了。
不過,睡前千萬不要給孩子講曆險、幻想、恐怖的故事,否則很可能會引起他們的興奮,反而影響孩子的安靜入睡。
Q2孩子聽錄音帶就可以了,還需要家長念故事書嗎
A:現如今,很多家長一聽到有人說不能讓孩子錯過故事書,卻又矛盾地想起自己實在做不到,於是可能的替代方案便一一浮現。“既然孩子很喜歡聽故事錄音帶,那麼,這些東西可以取代父母念故事書嗎?”
這恐怕是很多家長都會有的一個疑問吧。其實,孩子聽錄音帶和父母親自念故事書給孩子聽,完全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聽錄音帶的確有許多好處,比如,可以反複地聽,不怕說的人嫌煩;說故事的人字正腔圓、口齒清晰,又有配樂、音效,聽起來豐富而生動;方便,隨時隨處都可以聽;孩子聽時不會吵到父母,大人完全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以為多買些錄音帶給孩子聽,孩子就不需要父母講故事,那就大錯特錯了。孩子在聽家長講故事的過程中,可以透過家長的眼神、表情、動作了解故事內容,還可以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質疑,更可以根據想象發展故事情節,而這一係列的功能是故事錄音帶或CD所不能替代的。
更值得關注的是,家長為孩子講故事最寶貴的不在於講得多好,或是講了多少,而是親子共處的那段親密時光。換句話說,幫孩子念故事書其實就是“愛的時間”,也許在有些家長看來,這個行為可有可無,但是,這個簡單的舉動,卻能在孩子的生命中發揮無比深遠的影響力,父母為孩子念故事書時所流露出來的愛,更是任何東西都取代不了的,尤其是對於那些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來說,爸爸媽媽的聲音,特別是媽媽的聲音才是最有吸引力的,而且講故事時的溫馨氣氛絕對是冰冷的電子媒介難以取代的。
所以,當父母說自己好累,沒有時間給孩子念故事書的時候,不妨認真地想一想,我們是不是確確實實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了,而你的這份愛又要什麼時候才給呢?
Q3為何聽故事可以提升孩子的語文能力、作文能力
A:都說聽故事可以提升孩子的語文能力、作文能力?這是為什麼呢?作為家長,又該做些什麼呢?
家長都很關心孩子的語文能力,其實不管高考考不考作文,這項能力確實都是不可或缺的。很多人在念書的年代,大概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不隻是作文,每個學科的學習其實都要奠基於語文能力之上。的確如此,寫作能力是組織、邏輯和表達能力的結合,不是功課寫得愈多就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