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懷孕期間:準媽媽孕期生活全指導(4)(1 / 3)

在此次檢查中,醫生會要求你注意無痛性陰道流血,因為妊娠晚期的無痛性陰道流血是前置胎盤的典型症狀。正常妊娠時,胎盤附著於子宮的前壁、後壁或者側壁。如果胎盤部分或者全部附著於子宮下段,或者覆蓋在子宮頸內口上,醫學上稱為前置胎盤。這種病是妊娠晚期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圍產期危及準媽媽及胎兒生命的嚴重並發症。

妊娠晚期或者分娩時(偶爾發生在妊娠20周),子宮下段逐漸伸展,附著於子宮下段或者子宮頸內口的胎盤不能夠相應的隨著伸展,故前置部分的胎盤由其附著處分離,導致胎盤血竇破裂而出血。初次出血量往往不多,但可反複發生,經常是一次比一次出血量多,這種出血通常發生於不自覺之中。有時準媽媽半夜醒來方才發現自己已躺臥在血泊之中。偶有個別準媽媽第一次出血量就很多,這種情況應立即送醫院。

導致前置胎盤的原因包括:多次人工流產或者子宮腔內手術後子宮內膜修複欠佳;子宮內膜炎;多次妊娠,過密、過頻生育。上述三個原因都可以使子宮蛻膜血管形成不全,當孕卵植入時因血液供應不足,胎盤麵積擴大以攝取營養導致前置胎盤。

準媽媽的衣食住行

不做挑食的準媽媽

第一,葉酸是胎兒腦發育中的“支柱”。葉酸是胎兒腦發育至關重要的維生素,在備孕階段和孕早期補充一定量的葉酸可以防止胎兒神經管畸形。如果孕期缺乏葉酸,有可能造成巨幼細胞性貧血。所以在孕期,尤其是孕早期適當補充葉酸是十分必要的。除了可以用含有葉酸的藥物來補充葉酸之外,食物中的葉酸含量相當高,它普遍存在於有葉蔬菜之中,如青菜、卷心菜、萵筍等,水果中柑橘和香蕉也有較多葉酸,動物性食物牛肉中含有的葉酸較多。因此,準媽媽懷孕後應盡量多吃蔬菜和水果,水果應適當選擇維生素含量較多的品種。

第二,孕期補鐵補血要注意。鐵質攝入不足很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一旦患上缺鐵性貧血,對孕婦及胎兒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可能會導致早產或生下體重偏輕的嬰兒,胎兒也可能患上缺鐵性貧血。由於胎兒的血液需要從準媽媽的血中吸收鐵、蛋白質、卟吩等原料來製造,孕期鐵的消耗量較非孕期有所增加。同時孕期又麵臨血液稀釋的問題,更易引起血中紅蛋白的下降。準媽媽早期妊娠反應,如嘔吐、食欲不佳、挑食、飲食不當等都會引起鐵攝入不足。鐵的攝入量遠遠不能滿足自身需要,自然會引起貧血,輕度貧血會引起頭暈、眼花、胸悶等症狀。如果血色素持續下降,會引起機體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各類疾病,致使胎兒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重度貧血甚至會引起分娩時凝血功能的障礙出現大出血,嚴重危及孕婦的生命。

所以,懷孕後要多吃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動物的內髒,如肝、心等;紅色的瘦肉如牛、豬、兔肉等;動物血等。這些食物中的鐵,人體易於吸收和利用。植物性食物中,芝麻、紅棗、血糯米、赤豆等也含有較多的鐵,但植物來源的鐵在孕期相對吸收率較低,隻能作為輔助,不能全靠這些食品來補鐵。蔬菜中的菠菜含鐵較高,但其中含有的草酸會抑製鐵的吸收,因此並非補鐵的最佳選擇。

貧血,為妊娠常見的並發症,其中以缺鐵性貧血為主。妊娠後期,孕婦患病率可高達40%。貧血對孕婦以及胎兒都會產生不良影響。然而,補血又不是簡單補鐵就可以解決的,因此,孕婦補血需謹慎。首先,應先到醫院檢查血色素是否正常,再判斷是否需要補血。每個孕婦在懷孕期間都應該接受三次貧血檢查,第一次是在被診斷懷孕時;第二次在懷孕5~6個月時;另外,在生產前兩周左右,再做最後一次檢查。孕婦如需補血,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千萬不可以盲目補鐵,那樣會導致鐵中毒,嚴重影響胎兒和孕婦的身體健康。孕婦補血更應注重營養的全麵補充,采用安全有效的補血方法,比如補充黃芪、當歸等中藥成分的補血產品。實踐證明,通過調整和改善孕婦的不合理的膳食,保證供給充足的熱能和蛋白質,提供充分的鐵、維生素C,就能有效地預防和糾正孕婦貧血,其效果優於藥物治療。

第三,鈣是胎兒骨骼發育“密碼”。鈣是人體骨骼、牙齒的重要組成成分。胎兒從一個受精卵長到出生時的50厘米左右的身長,需要消耗母體大量的鈣。有數據證明,孕期需額外增加鈣約30克,其中胎兒27.4克,胎盤1克,母體1克。孕婦輕度缺鈣症狀表現為腿抽筋、肢體麻木、失眠等。如果嚴重缺鈣,就會影響寶寶的骨骼發育,導致先天性佝僂病,佝僂病對兒童骨骼和牙齒的生長影響甚大,可能在以後的生長過程中出現雞胸和O型腿等。在食物中,奶類含有較多的鈣,而且吸收率也最好,除了乳糖不耐受的人,準媽媽應該每天喝奶,或者食用酸奶、奶粉、奶酪。其他食物,如豆製品、海產品,某些幹果也含有較多的鈣,雖然吸收沒有奶類效果明顯,但經常吃一些對補鈣也大有裨益。骨頭和骨頭湯中,鈣是以羥磷酸形式存在,人體吸收率很低,對於補鈣沒有太大的用處。

第四,蛋白質是人體結構中的“主角”。蛋白質是構成寶寶機體的重要成分。現代社會,除非素食主義(且不愛吃蛋、奶、豆製品的人)或是食欲差、妊娠反應劇烈的準媽媽,一般正常的孕婦每天都能補充到蛋白質。在孕早期寶寶還很小,母體對於蛋白質的需求增加並不明顯,因此不需要特別補充。有些愛美的準媽媽怕懷上巨大胎兒及產後體形難以恢複,不敢吃比平時多的主食及肉類,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專家建議,懷孕6~7個月時去做一次B超,如果不是大胎兒,就要攝入比平時至少多30%的熱量和蛋白質。科學研究表明,奶、蛋中的蛋白質是完全蛋白,最易於被人體吸收。魚、蝦、禽肉等葷菜中的蛋白是優質蛋白,豆類及豆製品中的蛋白也是植物來源的優質蛋白,糧穀類、蔬菜中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準媽媽要多吃這類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