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機智維官護百姓(1 / 1)

縣官聞得趙芸曖出此吉言,心生謝意,未等答謝,馬希麟搶先言道:“大人若行善,莫要刻意為之,現僅有一法可使邪物從此不侵。”

“先生明見,快快道來,本官該如何行善治愈我兒病症。”縣官明言施善,卻句句不離救治愛子。

“翌日旦晨,於縣城鬧市中心,按北鬥七星圖點燃七具火爐,放置七口大鍋,待午時三刻燜蒸糯米,後而將所有米飯分發給百姓,循環七日,共同為本縣驅邪避凶,複原令子性命。”

縣官聞此略感懷疑,便問馬希麟:“為何要點燃七具火爐,這與救治我兒有何聯係?”

馬希麟慢提襟衫,來回踱步:“中醫典籍皆由記載,七傷、七情、七衝門、七方、七表脈、七星針等,皆屬人體健康關鍵,人間之人勿具體質差,隻要一息尚存皆可複命,涵養本源為先,救護命寶為急,接命之竅,傳統故稱七星燈,所謂七星燈,乃是指身內七個大的、關鍵的、能吸收與轉換高維空間生命能量炁光的穴位,分別是膻中穴、無目穴前方虛懸一穴、泥丸穴、夾脊穴、命門穴、丹田炁穴、海底穴,此本命七穴,構成人身內本命七星燈,欲點長明燈,當用添油法。”

縣官聽得甚是玄奧,隻好違心點頭表示自懂,然是這糯米要比白米貴出數倍,如此分發百姓,定會耗費錢糧無數,縱然曾搜刮百姓錢糧,而今,卻因愛子醫病揮霍一空,縣官甚是舍不得。

“倘若大人不存施善誠意,即便是這糯米,醫治令子都無濟於事。”望縣官猶豫不決,馬希麟故此激之。

“本官豈會不存誠心,為愛子醫病,我寧可丟棄官職。”

馬希麟繼續言道:“若得大人誠心,那邪物便隻能遠觀卻不能近之,縣內民眾人人皆食糯米,七日後邪物終在本縣消失,切記,不可落下一戶百姓。”

“如此之為,我兒病症定會康複。”

馬希麟所言令縣官不辨真假,隻為愛子性命權且按馬希麟所言待做準備,亦算作唯一希望,他不曾聞言馬希麟通懂道術,隻是知曉曾予慈禧太後治愈奇病。

趙芸曖聽得心中一陣暗喜,城中那貧困百姓終有一救,馬希麟言道:“按此法為之,令子定會好轉無疑,暢言已久,小人該告辭了。”

“先生放心便是,我定誠心百倍。”縣官連連保證道。

翌日,縣官果真依馬希麟所言,於縣城中擺放七口大鍋與數十餘輛馬車,自糧倉陸續不斷向鬧市運糧,邀請了手藝最巧的蒸米夥夫。無數百姓皆是饑餓如蟻,瀕死饑民不屑死活,唯獨吃飽飯才屬要事,如今,終於迎來一次大好機會。待飯熟,數鍋糯米飯團引起所有百姓圍搶,縣官立即派衙役維持現場秩序,而後,領飯百姓逐漸井然有序。

人群之中議論甚多,誇讚縣官為國為民,縣官聞得讚言心生甚樂,百姓擁護比獨享受榮華富貴更為美妙。縣官不禁大聲喊道:“誰人未領米飯,請百姓相告之,速來領取飯團。”

觀望百姓愛民如子之狀,趙芸曖緊拉馬希麟衣袖,言道:“縣官小兒為救犬子,忍心開倉放糧,如此大功非你莫屬。隻是眼看時日即到,縣官之子病況何以醫治。”

“小小病症,豈會難於我馬希麟,放心便可,我已胸有成竹。”

縣官本是一毛不拔,然貧困百姓因有馬希麟相助,縣官在數日內大量發放糧食,民眾存糧數不勝數。

五日期限已滿,旦晨之際,馬希麟於府衙院內閑庭信步,聽聞丫鬟大呼小叫,疾步至前觀其究竟,待詢問其情況,丫鬟慌張異常講述縣官之子奇癢病症依舊如初,於房內哭鬧不停。

馬希麟故作驚慌問道:“昨日,少爺是否又去那花園玩耍。”

丫鬟速速點頭稱是,如此這般,馬希麟便猜測縣官之子身體沾染了更多毛刺。此時,縣官聞訊趕來,先是進入愛子房中察看病況,而後又出門尋問馬希麟:“先生,我依你所言事已辦得,莫非這三日我做的不好,我兒病情怎不見好轉,反而愈加嚴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