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飛前世是將那梁山故事都翻爛了的人,對梁山上的眾好漢的本事,性情也是一清二楚,自然不會和一般人那樣將樂和當成一個小人物看待。
可以說,樂和在整部《水滸傳》中是一個實力深藏不露的人物,小說在介紹樂和出場時如此介紹他:說他是個聰明伶俐的人,諸般樂器盡皆曉得,學著就會,做事見頭知尾,說起槍棒武藝,如糖似蜜介愛。
可以說,施耐庵對樂和的評價是帶有幾分寵愛的來塑造這個人物的,的確,樂和就應該是個文武全行、且興趣廣泛、聰明絕頂的風流人物。
剛一出場,就成功導演了一出大劫牢,逼反了孫立,進而臥底祝家莊,為宋江下山第一仗的全麵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上山後的樂和並未受到重用,按理說,以樂和的綜合實力,他儼然又是一個燕青,但現實上,樂和遠沒有比燕青在梁山上活的精彩,祝家莊一役一結束,樂和就被安排去朱貴的酒店幫忙,這一幹就幹到梁山108位好漢排座次,才被勉強提拔為戴宗的副手,做了軍中走報機密步軍頭領的首位。
樂和在梁山上的失意,恐怕是他上山前始料不及的,這一切都應歸罪於吳用,想來,吳用是知道樂和實力的,否則為什麼到了招安這一關係梁山前途生死存亡的大事時,吳用從108人中,單單挑了樂和和蕭讓隨高俅去東京麵聖呢,因為吳用知道,隻有樂和這樣綜合實力超強的人,才能完成這個任務,燕青都遜色幾分。
吳用是可惡的,作為梁山首席軍師的他,豈肯容下才華比他強的人存在於梁山高層內,他壓製了朱武,也壓製了樂和。但是金子早晚會發光的,征方臘前,樂和受到王都尉的賞識,留在府內聽用,從而躲過了征方臘這場拚死的廝殺。
那樂和真的會在王都尉府內終老一生嗎?當然不會,到了《水滸後傳》中,樂和終於沒有了別人的幹涉和壓製,能力得以盡情發揮,轟轟烈烈的幹出了一番事業。
在水滸後傳中,首先登場的是阮小七、孫立,他們再次鬧了登州,連同欒廷玉、扈成等一同上了登雲山,梁山舊部的重新造反,驚動了本已經在王都尉家安享生活的樂和,機警的樂和馬上意識到,孫立造反,自己絕對會受牽連,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避而走之,於是,樂和化名尹文和,逃亡建康。
而樂和的這次逃亡,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也讓人們深刻領略到了樂和聰穎智慧的精彩演繹,在建康,萬柳莊飲虹橋下,他救出花榮和秦明的遺孀,還有花逢春,到杭州與童威,童猛相遇,隨即去常州救了李俊,太湖嚴懲了惡霸丁自燮,後又指點李俊遠赴海外,奪取金鼇島,首建根基,後有撮合了花逢春入贅暹羅國,與國王修好,壯大實力,進而扶助李俊稱帝。
可以說,樂和在後期的表現讓人隻能用吃驚來表現,他屢設奇謀,屢建奇功,正所謂將在謀而不在勇。
便是李俊在成事後都不免感慨道:“當初宋江何等才幹,又有吳學究指點軍機,盧員外等一般人物,梁山泊方成得局麵,我本一介百姓,全憑樂和賢弟指教,來到海外,反成這個基業,豈不是僥幸。”
孟飛熟知樂和生平,自然也不會小看了此人,當即便問道:“賢弟有何指教!”
樂和尚不待言語,一旁的鄒淵搶道:“大官人還有甚好猶豫的,如今打破了登州城,難不成還能複為良民,依俺看,倒不如一起去了登雲山聚義,願尊大官人為山寨之主,到那時,眾兄弟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豈不快活,好歹也強似在此間,再受那些狗官欺淩!”
鄒淵話雖粗魯,卻也是眼下唯一的出路了,孟飛看向眾人,見眾人都不曾出言反對,便道:“既如此,便打擾賢叔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