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水泊梁山(2 / 2)

因為山寨此刻也隻是草創,一應房舍還需營建,孟飛便下令讓人在山腳下紮營,那些陸陸續續到來的百姓也都安頓在了梁山水泊之外,隻將各家青壯帶到山上,同歸樂和帶領修建山寨,家中老小一應所需,盡皆由孟飛供給。

百姓之中青壯足有上萬人,人多自是好辦事,眼見得山上建築按照孟飛所繪圖紙一點一點興建成型,住在水泊之外的百姓也分批住進了山上新建的房舍之中。

不知不覺間,眾人來這梁山水泊已兩月有餘,周遭百姓也不知道這夥人到底從何而來,各村保正也有人前往縣衙州府詢問,隻是被告知來的是別處調防來的廂軍,至於為何盤桓在梁山泊,卻也不知其所以然,每次濟州知府派人過來詢問,回去之後也隻是說有軍士因水土不服染上了疾病,在梁上水泊修養。

大宋朝可不比後世,濟州知府派人去左近州府詢問,結果整整半月之後才得來有賊人大鬧登州城,登州知府牛奉恩一家三口並孔目王正,節級包吉被害的消息。

濟州知府蘇煥不過是個窮酸文人,修辭作賦自然是新手拈來,可讓他去進剿殺官造反的賊寇,卻沒這膽量,隻得將幾個心腹下屬招來,商量對策。

“現已查明,那聚集在梁山水泊的哪裏是什麼調防的廂軍,分明是前些時日鬧了登州的賊寇,為首的號稱什麼小孟嚐孟飛的,又有登州兵馬提轄與之相互勾結,如今這群反國草寇聚集梁山水泊,該如何是好!”蘇煥說著,也是一籌莫展,他雖代天子牧守一方,可胸中何曾有半點主掌,自到任濟州,也隻時常招攬當地大儒談經論道,如今禍事臨頭,也隻顧著慌了。

濟州通判黃元嗣聞言道:“大人,此事何不問李都監,他掌濟州兵馬軍事,這征剿賊寇乃是他分內之事!”

宋時軍製,路設總管,上州設都監,下州設提轄,這濟州乃是大州,提調濟州兵馬的便是都監李斯冶。

聽黃元嗣點到了自家名姓,李斯冶心中不禁大罵,可蘇煥已經望了過來,也不得不硬著頭皮道:“大人,這征剿賊寇,安穩地方自然是下官職責所在,可那梁山泊上聚集的盜匪少說有數萬人,濟州兵馬不過萬人,又久不操練,恐不堪驅馳。”

蘇煥雖然迂腐,卻不愚鈍,哪裏還聽不出李斯冶推諉之詞,當即寒了一張臉,道:“李都監!你掌一州兵馬,為天子安穩地方,怎的如此膽小,賊寇尚未臨城,你便隻顧推脫,當真兵臨城下,你豈不是要臨陣脫逃。”

李斯冶都監之職說起來,還要比蘇煥這知州高上半級,可大宋朝重文輕武,莫說是蘇煥這一州長官,便是一個縣令都能對他呼來喝去,見蘇煥惱了,忙道:“非是下官推諉,實在是賊寇勢大,倘若有所差池,州府重地隻怕無人可守。”

蘇煥聞言也不由得吃了一驚,他擔心治下有賊寇作亂,影響了他的政績,可更加擔心一旦進剿不利,折損兵馬,到那時不但濟州城無人守禦,朝廷怪罪下來,也是個麻煩。

蘇煥想著,看向了通判黃元嗣:“黃通判,此事該如何是好!”

黃元嗣心下盤算了一番,道:“大人!依下官所見,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賊寇雖說蟻聚梁山水泊,可畢竟不曾騷擾地方,倒不如先派人監視的好。”

大宋官職,每州設通判一職,原是為了與知州相互製衡,避免知州坐大,可時至今日,早已是官官相護,蛇鼠一窩了。

蘇煥聞言在理,孟飛等人鬧了登州,自有登州署理此事,幹他濟州知府何事,於是也不上表朝廷,請大軍前來征剿,隻是命人緊守濟州城,監視孟飛等人的動向而已。

卻不曾想蘇煥等人不作為,正好給了孟飛難得的發展時間,等到朝廷聞知此事,梁山已然坐大,蘇煥也落得個罷官去職的下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