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飛等人穿州越府一路向北,首次遠行,初時眾人還有說有笑,可是漸漸的,全都沉默了,眾人所見到的隨處都是背井離鄉的百姓,還有被官兵押解前往東京汴梁為道君皇帝修建奇石園林的工匠。
有好幾次,眾人都忍不住想要出手,卻被孟飛攔下了,不是孟飛心狠,而是救得了一時,豈能救得了一世,這些工匠被押赴汴梁,或許還有生路,倘若半路逃走,隻怕過不幾日,就會被沿途的府縣緝拿,到時候隻怕少不了充軍發配。
這一路上所過村落,見著的百姓也大多衣不遮體,麵帶菜色,顯然是營養不良所致,孟飛見了也不禁連連歎息。
孟飛前世也曾在網上看到過一些描繪宋朝之時,百姓們社會安定,富足,百姓們安居樂業的文章,當時還覺得一些觀點非常有道理,但是現在,他真的很想把那些個嘴炮通通帶來這裏,讓他們親眼看看,百姓們究竟過的是什麼日子。
孟飛這才想起來,前世網絡上那些被所謂專家大肆批駁的觀點,終宋一朝,是中國曆史上發生農民起義次數最多的,有宋三百多年,農民起義大大小小有數百次之多,百姓們為何鋌而走險,還不就是因為朝廷盤剝過甚嗎!
後世有些人還做過一個什麼統計,如果穿越的話,最希望去那個朝代,宋朝高居第一,這裏被那些無知之人認為是真正的天堂。
沒錯!這裏是天堂,但這裏隻是士大夫的天堂,對於那些升鬥小民而言,這裏同樣是地獄。
大宋朝的經濟確實遠超中國曆史的任何一個朝代,但經濟富足受惠的也僅僅是統治階級,是那些貴族,士大夫,於升鬥小民何幹,且不聞“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還有人說大宋王朝的皇帝仁慈,紛紛距離宋仁宗,可他的仁慈是有對象的,他的仁慈是給士大夫的,而不是平民百姓的。
更有人抓住了宋仁宗死之後,連遼國皇帝都痛哭不止來證明宋仁宗是個好皇帝,可人家為什麼要哭,死了個軟蛋,人家能不傷心嗎?
事實上,終宋一朝,朝政就沒有真正清明過,即使是大宋立國初期,朋黨之爭一直都是朝堂之上的主要科目。
新舊黨政,地方黨爭,站在統治階級層麵上的士大夫們,並沒有把心思放在該怎麼輔佐君王,安定天下上麵,整日裏的扯著脖子吵架,這些人要論起道德文章來,一個個高大上的都快要成完人了,可真本事都沒用在正地方,隻顧著爭權奪利,結黨營私,哪管天下百姓缺衣少食。
朋黨之爭帶來的自然就是朝政黑暗,那些精英士大夫們那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怎麼暗算政敵上了,旁的事,誰願意去理會。
尤其是孟飛現在所處的北宋末期,舊黨敗退,可所謂的新黨,也沒能使得大宋朝廷政治清明,反倒是朝政日益腐敗,對外獻幣乞和,對內恣意搜刮,農民苦於繁重賦稅盤剝,致流離失所。
自從道君皇帝趙佶即位,麵對事實上已經成為強弩之末的大宋王朝,剛即位的趙佶倒是很積極的整頓朝政,可是僅僅一年以後,其荒淫殘暴的本性就露了出來。
說道君皇帝趙佶是個投錯胎的藝術家也不為過,他一生精於書畫,獨創的“瘦金體”更是名聞天下,賞花玩石是他的雅致,吟詩作畫是他的興趣,哪裏還會把國事放在心上?
趙佶根本就不是塊當皇帝的料,玩物喪誌的他寧願拱手讓位給敵國,隻求能夠保全藝術珍藏。
據說趙佶降生之前,他的父親神宗皇帝曾經到秘書省,觀看過收藏在那裏的南唐後主李煜的畫像,並對這位亡.國.之君的儒雅風度極為心儀,隨後趙佶就降生了。
並且,史書很認真地記載說,在著急出生時,他的父親神宗皇帝曾夢見李煜前來謁見,這種李煜托生的傳說固然不足為信,但在趙佶身上,的確有李煜的影子。
趙佶自幼愛好筆墨、丹青,對奇花異石、飛禽走獸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在書法繪畫方麵,更是表現出非凡的天賦。
趙佶也確實是中國曆代帝王中,藝術天分最高的皇帝,如果沒有坐上皇帝寶座的話,他可能會成為中國曆史上一個相當偉大的藝術家,至少在中國書法史和美術史上,他都會享有無可爭辯的崇高地位,那說不定就是又一個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了。
可是偏偏這麼一個藝術家被扶上了皇帝的寶座,可以想象,處在一個他並不擅長的位置上,這位道君皇帝該有多麼不知所從。
趙佶即位後不久,即重用蔡京等“六賊”,大約與他的藝術氣質相關,宋徽宗酷愛奇石,而這種奇怪的愛好和宰相蔡京的逢迎結合後,卻生出了一個極其可怕的怪胎,這就是在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在北宋帝國的敗亡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花石綱”。
崇寧四年,是蔡京當上宰相的第三年,朝廷在蘇州增設應奉局,由蔡京的心腹朱勔主持,專門在江浙一帶為皇帝搜羅珍奇物品與奇花異石。
起初,這種花石貢品的品種並不多,數量也有限,征集區域隻是在東南地區,後來,道君皇帝對這些貢品大為讚賞,進貢者紛紛加官晉爵,恩寵有加,於是,化為一道無聲的號令,發展為全國規模的“花石綱”大劫難,並迅速演變成舉國之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