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我多次“恐嚇”之後,您依然打定主意創業,那很好,來點實際的,從現在開始從能力到心理做好真正創業的準備吧。

看過前麵幾節文章,您仍然堅持看本係列,看來您創業的決心是堅定的。我知道我已經無法消除您對創業的渴望,無法阻攔您走上創業之路的步伐。好吧,我們說點實際的,您知道打工和創業之間的區別嗎?

這個問題很重要,您隻有弄清楚了二者之間的區別,您才能從現在開始從能力到心理做好真正創業的準備。

打工看位置創業看平台。

打工是靠別人給自己的平台來展示能力,如果覺得這個平台無法承載自己的表演還可以抱怨幾句平台太差,然後跳槽換個位置繼續表演。但創業,需要的是創業者依靠自己的能力,一手一腳打造一個全新的平台。打工者關注的是自己在某個平台上處於什麼樣的位置。而創業者則關注該如何讓平台更大,需要哪些資源支撐,並合理安排合適的人在合適的位置表演。打工者關注的是自己怎樣爭取更好的舞台位置來表現,並盡情享受精彩表演所贏得的掌聲。而創業者隻能默默在後台做支撐,忍受心酸、汗水和苦痛,但卻要耐於無人喝彩的寂寞。

打工積累資源創業整合資源。

為了獲得更好的位置,為了贏得更多的表演機會,為了贏得更多掌聲,打工者會時刻為自己積累資源。打工者通過學習、培訓、到大公司學習,到小公司力挽狂瀾來為自己積累經驗和聲譽。打工者會考取很多的證書,最好是博士後,再加人力資源管理師、會計師、培訓師等等。但創業者的任何學曆都不足以支撐創業一定成功,因為消費者不會因為企業老板是MBA,而願意以高於市場價20元的價格來購買該企業的產品。創業者不能奢求自己一個人完成所有資源的積累,他需要速度,所以必須學會整合資源以及資源互換。創業者必須清楚的認識到,任何所謂資源不是用來炫耀,而是用來產生價值的,在價值的基礎上,資源需要快速及重複使用。

打工計算收入創業計算成本。

打工者更多關注自己的薪水有多少,是否給買五險一金,是否給配車配房,但卻很少計算自己每得一塊錢需要付出多大的時間和精力。創業者更關注成本,更關注所花的每一分錢能夠產生多少效益。打工者和創業者都希望花一分而賺取十分的利益,但不同的是,打工者是以收入來衡量自己所應付出的成本,而創業者是從付出的成本來衡量應該換取多大的收入。創業者會把每一分錢的支出都算作是成本,不花就是賺,所以精打細算是成功創業者的共有習慣。

打工以天為計創業以段為計。

打工者習慣於朝九晚五,習慣於踏著鍾聲而來,踏著鍾聲而去。加班?有錢嗎?打工者的時間是以天計算的,今天做不完明天再做吧。打工者每天忙著喊累,而創業者卻每天忙得沒時間喊累:創業者需要時刻思考體係運作的每個環節,按照問題解決階段來劃分自己的時間。創業者沒有天的時間觀念,隻有什麼時候要達到什麼結果,所以加班將是家常便飯。創業者絕對不會一到下班時間就閃入,因為明天還有明天的事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