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深入洞悉二三線市場消費者的需求,順勢而下,將可能在新的市場空間中取得新一輪的成功。
一直以來,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都是企業、廣告公司和媒體關注的對象,但是,隨著這些市場的成熟、競爭的激烈和一些產品消費的逐步飽和,一線城市增長乏力,省會城市、直轄市以及地級市等二三線區域成為了下一個增長的市場。而無論是國家政策的傾斜,還是一種把蛋糕做大的商業視角,市場向二三線轉移都是勢在必行,水到渠成之事。
發達的二三級區域經濟實力緊逼一線
根據2009年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的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CMMS)數據,同是家庭月平均收入,一線城市是5285.5元,二三線城市是3553.5元,縣城是971.25元,農村是786.95元。(城市數據來源於30城市約70000樣本的消費者;縣城和農村數據來自6省18縣72行政村6000樣本的消費者。)
如果看2008年地區GDP排名前十位的城市,除了北、上、廣、深這樣的經濟支柱性城市外,蘇州、青島、無錫的表現較為搶眼。以蘇州為例,一個人口600多萬的三線小城,在短時間內,卻創造了直逼一線城市的GDP貢獻水平,不得不令人驚歎。這個小城市的整體富足,可以看到這樣一係列的累計值:70%以上的蘇州家庭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接著60%以上的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還有接近半數家庭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而在中國這樣的城市還有很多,這充分說明二三線市場將成為新的消費活力的進發之地,值得企業關注。
二三級市場的消費自由度更高
相較於一線城市,二三級市場的優勢很明顯。第一,二三線城市生活節奏慢,生活圈子小,人們有更多空餘的休閑時間(消費時間);第二,媒體環境相對單一和平靜,沒有一線市場複雜,因此企業通過較少的媒介組合和傳播預算可以影響到更多的消費者;第三,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處於“逐流”當中,因此向往一線城市的生活,很多一線市場的時尚和流行很容易被二三線市場接受。
從不同城市級別的家庭月收入水平可以清晰地看到二三級城市家庭的實力水平,與一線城市1700元的平均收入差距並不算小,但是,一線城市的消費者不得不麵對高房價和高生活成本的壓力,一線城市的消費者相對消費自由度是有限的,而二三線市場的消費者則有足夠的消費支出空間,而如果從二三線再往下看,縣域和農村市場目前還是初級階段,市場預熱仍需時日,但是營銷向下走已經是必然的趨勢。
二三級市場:多個消費品類存在需求潛力
根據CMMS2009年的數據,在平均每月的食品開銷、家庭日常用品開銷、休閑娛樂旅遊開銷這三個項目中,一線城市所對應的數字分別是1076.7元、288.0元、212.2元,二三線城市所對應的數字分別是801.2元、216.5元、160.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