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牌手機錢包
來自《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突破4.2億。易觀預測,2013年我國移動支付客戶將達3.08億,交易規模將由2011年的742億元猛增至2013年的2230億元。
此前,光大率先實現了iPhone、iPad、安卓等中高端智能手機銀行全方位全功能覆蓋,首創手機號碼轉賬功能,首家推出了手機銀行“理財夜市”,光大銀行手機銀行業務相比上一年實現了200%以上的增長。
新階段,光大的重心顯然在移動支付,這家銀行計劃對NFC手機大範圍推廣,這也是光大銀行2013~2016年的戰略重點。許長智稱,無論是人、財、物還是戰略大項目的投入,手機支付的投入明顯地高於傳統業務,而且“高得不止一倍”。
要想讓客戶樂於使用移動支付業務,還需要有覆蓋麵廣的移動支付近場受理商戶。目前,光大移動支付業務合作商戶覆蓋全國各地,將涵蓋商業零售、公共交通、加油站、付費電視、餐飲、影院、醫院、學校等不同領域,讓客戶實現隨時、隨地、隨心的支付服務。
各家銀行紛紛“搶灘”移動支付,是基於對該領域充滿發展潛力的判斷。畢馬威去年發布的《2012年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中對中國銀行業發展移動業務提出幾點建議,各方服務供應商應整合並簡化傳統付款流程,從而削減成本;重視安全與隱私,移動銀行服務供應商必須攜手合作,盡量提升簡化且具有更多功能的用戶界麵的優勢,同時根據客戶的要求落實必要的安保措施。
業內專家表示,相比傳統的物理網點和日漸成熟的電子銀行,移動金融屬於更加領先的服務平台,代表了金融服務的發展方向。
不僅是光大銀行,更多商業銀行也已摩拳擦掌,紛紛調整發展策略,力爭在移動金融領域搶占先機。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如何有效應用移動信息技術,更好地通過金融創新為客戶服務,是商業銀行在從固化物理站點轉變到無線移動化金融服務過程中所需考慮的關鍵問題。
與一些銀行普遍采取的NFC模塊與手機分開發展的模式不同的是,光大的“手機錢包”直接加載在運營商SIM卡上的金融IC卡應用。在使用時,客戶在中國銀聯“閃付”(Quick Pass)終端上,無需輸入密碼和簽名,即可完成交易。下一步將正式進入商用推廣,為光大移動支付業務正式投入運營做好了充分技術準備。
為進一步完善“手機錢包”的各項功能,光大招募了部分誌願者進行測試和試用,以便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反饋,不斷提升客戶體驗。“總體感覺非常好,銀行卡不用帶來帶去,連錢包也免了。小額支付直接刷非常方便,大額支付則需動用銀行賬戶輸入密碼,保證了我們客戶的資金安全。”誌願者趙小姐對光大“手機錢包”功能讚不絕口。
如今,光大移動支付業務投入商用已正式進入倒計時階段,盡管這家銀行並不是第一家決意在移動支付發力的銀行,但他們似乎相信他們會是玩的最好的那一個。今年以來,手機支付產業趨於成熟,各項條件基本具備。“光大已經吹響了進入大規模商用階段的號角。”許長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