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探討(1 / 2)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探討

公共管理

作者:李蘭英

摘要:加快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村全麵小康正當其時。筆者以丘區縣井研為例,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其帶動了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了農村土地流轉集中,盈利能力增強,農業品牌效應提高,催生新的農業生產模式。但是也存在著資金困難,扶持薄弱,運行乏力、帶動能力不足等問題。筆者力圖通過思考,找尋“加快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推丘區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全球農產品貿易的加快發展,傳統的小農生產已越來越難以存在和發展,加快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村全麵小康正當其時。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指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為深入總結丘區農業縣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驗得失,筆者以井研縣為例,采取走訪、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了調查思考。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概況

井研縣擁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9家,國家級2家,省級16家,市級1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73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1家、省級示範社7家、市級示範社28家,入社農戶9萬多戶;家庭農場394個;專業大戶615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推動農業農村農民改變的重要力量。

1.帶動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麵貌巨變

僅2012年,全縣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硬化機耕便民道路250千米、田間機耕道10.5千米、田間生產道64千米;新建電灌站2處,更新改造提灌站15處,維修改造電灌站135處;新建蓄水池12口、田間渠係16千米、修建農田灌溉13.6千米,修建排澇、排洪溝渠2千米。孕育出集益鄉新農村綜合體和純複永樂、門坎大水灣、研城高家寺等新村聚居點,推動了農村風貌改變。

2.加快土地流轉集中,農業規模化邁出實質性步伐

截止2012年底,全縣流轉土地89124畝,土地流轉率達22.37%。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組織模式與利益機製創新,實現了社員小規模生產基礎上的合作社、規模化經營,機械化、設施現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如集益鄉繁盛果業帶動全縣規模化發展柑橘18萬畝、千佛綠色蔬菜產業園區帶動蔬菜1.15萬畝。王村、三江、金峰、烏拋等鄉鎮通過農業專合社新發展中藥材6000畝。

3.盈利能力增強,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筆者抽取38個樣本進行問卷調查。2012年,除卻銀山甲魚養殖專業合作社受到市場行情影響,虧損百萬餘元外,其餘均為盈利增收。會員最多增收20萬元,最少增收200元,中位數為8000元。另外,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相關的工資收益、土地流轉收益、返利分紅、其他收益等大大促進了農民增收。

4.打造農業品牌,推廣農業科技

全縣龍頭企業、專合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擁有注冊商標26個,其中,中國馳名商標2個,省名牌農產品12個,擁有無公害農產品16個、綠色食品18個、有機食品5個。2012年,全縣以專業合作社、種養基地為平台,實施綠色防控8.1萬畝,主推技術18項,新型品種50個,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加快了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

5.探索生產新模式,促進循環農業生態發展

井研縣立足“畜—沼—糧(含果、菜等)互動,探索“糧經複合循環生態農業”新模式,走出“糧經複合、同步並舉、錢糧雙增”的新路徑。牧源公司國家級種畜場與千佛蔬菜基地成為全市大型養殖+種植的典型代表。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資金困難、政策扶持少,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大

筆者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中製約因素”為題對38個業主展開問卷,調研對象認為資金問題是發展農業生產經營最大困難的占52.63%,依次是“政策扶持少”、“市場價格波動”、“銷售困難”、“技術水平低”等困難。由於農業生產風險大、周期長、見效慢,無不動產作抵押,銀行對農業生產放貸項目少,要想擴大規模,引進先進技術,轉變發展方式,資金要素製約較大。

2.扶持主體分散,整合力不強,效率較低

調查發現,政策扶持上,涉農管理部門多,財政支農資金難以形成合力;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在縣級層麵整合難度大,資金支配非常被動,不能根據地方實際進行合理地整合應用,導致有些資金效益大打折扣;相關部門政策落實不到位,存在政策審批難度大、耗時長、搭順風車、扶持資金滯後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