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管理與繼承視域下的中國傳統紋樣文化
公共管理
作者:杜靜
摘要:中國傳統思想為吉祥紋樣打下了堅實的哲學基礎,它的題材直接源於生活,並被賦予願望與理想的加工,它被廣泛應用於很多實用器物,用來美化生活、修飾環境或者表達願望,具有顯著的中國特色審美傾向。
關鍵詞:吉祥 紋樣 文化 內涵
紋樣自產生以來有著極其漫長的成長曆程和曆史淵源,它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是人類用視覺識別的方式表達自身思想和文化的語彙,是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更是人類思想文化的結晶。吉祥紋樣作為紋樣的重要種類之一,其內涵豐富,外延廣泛,是一種延續上千年的特殊文化現象。
一、從吉祥紋樣的起源看宗教信仰在題材中的表現
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它在特定的曆史時期,對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諸方麵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說,在生產力低下的原始社會,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表現在紋樣裝飾上往往具有宗教意義中國古代的吉祥紋樣也不例外。
原始社會出現的彩陶文化,多伴有“吉祥”情結,其中很多的圖示圖像具備明顯的吉祥性特征,其中多種紋飾諸如蛙紋、人紋、魚紋等的出現不僅是為了滿足人們對審美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抒發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期待,以及對於未來希望的寄托與向往。當時的人們深信,被雕琢或刻繪的器物便有了神性,可以表達敬意、寄托希望,無論其初衷是出於巫術、圖騰、祭祀還是占卜,就本質而言它們都蘊含著吉祥寓意,也代表當時人們獨有的宗教及信仰方式,這也許就是原始人最初寄托吉祥觀念的表現形式之一。
二、傳統哲學觀點在吉祥紋樣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哲學的基礎被普遍的認為是陰陽五行學說,它們之間相生相克、對立轉化,為傳統吉祥紋樣中的黑與白、藏與露、動與靜、虛與實、疏與密等構成方式打下了堅實的哲學基礎,也正是源於五行學說,古人認為紅、黃、藍、黑、白才是吉利瑞祥的“正色”。
此外,中國的文化構架於儒、佛、道三種思想,其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可謂至深至廣,儒家講究禮製,而佛教講求因果,道教則強調或推崇長生不老精神,這些思想對於中國民眾的影響,直接影響到了吉祥紋樣的內容和設計,在潛移默化中將其思想精髓融入到了各類紋樣之中,並運用各類不同的藝術形式得以呈現。例如,儒家文化講血親宗法的禮製製度,並常用一些動物來寓意其含義,鳳凰象征君臣、白鶴象征兄弟、白頭表示夫妻,鴛鴦和燕子各表示夫妻和朋友等等;又如,十二章紋是中國古代帝王在其禮服上刺繡的紋樣,其符號寓意象征各種宗教神物,並具有明顯的吉祥寓意;另外,中國傳統思想中對於子嗣的傳承是相當重視的,所以,諸如“麒麟送子”、“觀音送子”、“百子圖”、“連(蓮)生貴子”等等題材被用作日常用品之上。可見,“‘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凡事必求吉祥如意,吉祥幾乎成為裝飾的惟一內容,這是淡化其宗教神秘性而將生命保障的形式世俗化、表象化的結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