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對充分發揮看守所警示教育作用的思考
綜上所述,看守所警示教育工作在現階段社會主義法治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值得關注,它關係到加強黨的建設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全局。為保證警示教育的良好效果,充分發揚警示教育的治本除根的功能,針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看守所開展警示教育工作應牢牢把握以下幾點:
1.端正認識,完善看守所警示教育的工作機製
強力的警戒性是警示教育價值體現,這種價值不僅促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而且對他們的行為起著引導作用。如要更廣闊地伸張這種價值,看守所開展警示教育工作需要有法理支撐並實現製度化,在法律規定或部門規章層麵明確責權分配,或者將警示教育納入看守所的職能序列和考核範圍。在工作機製層麵需要理順工作關係,加強組織領導,構建有紀委、檢察部門、公安機關聯合審批,由看守所具體實施的工作格局,確保警示教育安全規範、整體有序地開展。
看守所開展警示教育,必須進一步提升規範化水平,打牢監管工作的堅實基礎。執法規範化程度決定了警示教育的實際意義,要對看守所的監管體係包括營院建設、監管設施、防護技術、醫療保健、後勤保障、財務管理、便民利民措施、監督投訴渠道等各方麵改造升級,使人們到看守所能夠看到各種現代化設施、看到監管民警的工作場景和在押人員的良好狀況,看到看守所是明亮的、先進的、有積極向上氛圍的、令人放心的場所。要抓好各項法律法規的落實,凸顯“人本化”管理模式。要加強監管民警執法理念教育,提高監管民警的管理藝術和工作責任心,使人民群眾走進看守所既能深受教育,又能感受到法治的文明。
2.緊貼實際,突出警示教育的應用性
人們通過警示教育,能夠正確分辨各種犯罪形式,才能增強抵禦和防範違法犯罪的本領。警示教育要有應用價值,體現普法能力,要有針對性,對症下藥。搞警示教育不能追求短期效應,看守所應當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和監管資源合理確定對象範圍、教育主題、基本樣式,為教育對象提供所需的教育內容,隻有使受教育者對犯罪人員的現實處境感同身受,才能使警示效力最大化。
開展警示教育,要精心組織,工作計劃案完備。要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潔,說話要和氣、辦事要公道”的要求,對前來受教育的人員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力戒“冷、硬、橫、推”的工作態度,營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看守所可以依據本身的教育承載能力製定年度和月度參觀教育計劃,在履行好本所工作職能的前提下確定外界參觀教育的數量和規模。每一次開展活動要嚴肅認真,不走過場,從製定方案到具體實施,都要嚴格認真,一絲不苟,既要保證教育質量,又要保證安全穩定,特別要注意做好進出監區的權限審批和證件查驗工作。教育內容要避免無的放矢和空洞的說教,采用的案例要具體實在,示範性強,震懾力大,給人的印象深刻。比如說開展廉政建設警示教育,應該以職務犯罪、經濟犯罪為主題,開展校園法製教育,則以青少年犯罪為主要內容。
3.不斷創新,增強警示教育的實際功效
看守所的警示教育工作要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與時俱進,放開眼光,積極拓寬思路,打造教育亮點,跳出僵化的參觀模式。比如多樣化地開展犯罪人員現身說法、犯罪人員家屬約談、犯罪專題研討會、警示教育感想交流會等各種教育形式,盡量為受教育人員創造接觸犯罪“零距離”的機會,增強教育的親和力,使警示效應撥動人的心靈深處。
搞好警示教育還需要利用日新月異的新聞媒介力量,科技的發展賦予新聞媒介強大的傳播能力,從傳統媒體到各種信息網絡,都可以用來擴大警示教育的宣傳能量。看守所可以設立專門外聯機構,比如創建警示教育期刊,建立微博門戶,建立新聞發言人製度等等,或者通過公安機關外宣部門聯合電視台設置專題頻道,攝錄監所管教微電影,警示教育紀錄片,將警示教育成果投放到社會,強化警示教育的輻射力和說服力。總之,不斷創新警示教育手段,使之契合時代發展的節奏,是社會法製教育的必然需要,也是取得教育成效、不流於形式的有力保證。
作者簡介:
趙高峰(1979-),男,漢族,山東郯城人,科員,南京政治學院政治學研究生,法學碩士。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看守所,山東 臨沂 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