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做好建築工程質量信訪投訴工作(1 / 2)

如何做好建築工程質量信訪投訴工作

公共管理

作者:寧向華

摘要:建築業已經成為拉動國內經濟的主要支柱行業,隨著這種建設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城鄉一體”化建設規模的日益擴大,各種利益之間的交錯權衡,使得建築業出現明顯的良莠不齊,直接體現就是建築工程質量問題。

關鍵詞:建築工程 質量 信訪

國防大學教授羅永光就十八大報告中有關民生問題作出解讀,報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無論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宏偉目標,還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實際上都貫穿著切實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這條主線,都以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為目標和歸宿。

這裏提到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體現在平民百姓身上,利益相關的首當其衝就是建築工程質量方麵的諸多問題,而直接麵對、為群眾分憂解難的正是信訪工作者,如何做好建築工程質量信訪投訴工作,首先必須認清成因,理清接待思路。

一、目前建築工程質量問題出現的成因

1.建築行業從業者誠信自律意識缺乏

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所創造的條件,打破了計劃經濟體製單一模式,在市場經濟模式下,部分從業者在利益驅動下,職業道德缺失和監管不利,缺失社會責任和安全責任,致使人為造成建築工程質量問題。

2.涉及建築工程質量法律法規不健全,執法力度不夠,造成建築市場行為不規範,查處不嚴

例如:建設單位將工程肢解多頭分包,過分壓低造價,購買質量低劣的建築材料、設備等等現象。

由於上述原因,目前這項關係到民生大計的建築工程質量水平並不樂觀,部分工程原材料不合格,工程主體結構隱患嚴重,甚至導致建築倒塌;裝飾工程質量低劣,給排水、電氣、燃氣、消防等設施不能滿足安全防護要求,嚴重影響其使用功能,造成業主生產生活的困擾,甚至於有的問題根本無法解決,隻能一拖再拖,造成層層上訪。

二、受理單位及信訪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工程質量投訴處理工作是政府職能部門在建築行業內為民辦實事的主要環節之一,是解答百姓疑惑,解決或緩解社會矛盾的主要抓手。投訴處理過程和結果的好壞直接體現了政府職能部門在公眾中的形象,直接表明了政府職能部門關注民生的態度。作為信訪工作者,必須要提高認識,清晰思路,業務精專。

1.受理單位及信訪工作者首先必須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近幾年來,很多群眾對有些部門及工作人員“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作風頗有微詞,作為直接麵對群眾訴求的信訪工作者更要力戒這種流習,應當以群眾正當訴求為上,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解決群眾實際問題。

2.信訪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感

目前,建設工程質量問題的投訴日趨增長,信訪工作者麵臨大量的接待工作,同時還要麵對很多的誤解。如何做到文明熱情、心平氣和,認真傾聽投訴者的訴求,耐心細致的做好思想工作,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的信訪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感,在解決信訪問題的過程中,既要嚴格依法按政策辦事,又要注意投訴者的合理訴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善待每一個信訪者。

3.信訪工作者要加強業務知識、法律法規的學習,要業精於勤,切實維護各單位及群眾的正當利益

隨著時代的變遷,思維日趨多元化,人們使用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等的表達方式越來越強烈,法製意識全麵提高,依法維權、爭取利益的意識逐步增強,人們追求利益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不同的利益主體,利益追求不同,訴求的出發點、目的性也不同,信訪工作者一定要多方了解,避免盲目下結論,多宣傳政策法律,平順信訪群眾情緒,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維持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