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醫療保險視角的醫患關係研究(1 / 3)

基於醫療保險視角的醫患關係研究

醫療衛生管理

作者:吳陽 陶四海 王喆華

摘要:一例例關於醫生被打、醫院被砸的事件反映了醫患關係的部分不和諧,醫患關係緊張既有醫患雙方自身的原因,也有深層次的經濟和社會根源。文章基於醫療保險的視角,從醫療保險的補償機製、支付方式、醫保規範等方麵分析了醫患關係與醫療保險製度建設的密切聯係,並針對性地提出完善醫療保險製度改善醫患關係的建議。

關鍵詞:醫療保險醫患關係補償機製大病保險支付方式

從古代的“醫乃仁術”、“大醫精誠”,到現今的“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無不反映出醫患關係的倫理道德本質。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近年來醫療衛生領域正進行著一場巨大變革,總體上改善了醫患關係,但是也產生了醫患困境。因為醫改相關政策和措施的不完善,引發了一些醫療糾紛。“醫生被打”、“醫院被砸”、“醫鬧”、“天價醫藥費”、“紅包、回扣”等詞頻頻見諸於報端。一例例醫患糾紛顯現出醫患關係的不和諧。醫患關係緊張,既有醫患雙方自身的原因,也有深層次的經濟和社會根源,其中醫療保險製度與醫患關係具有密切聯係。所以,基於醫療保險製度的角度研究當前的醫患關係,有助於減少醫療糾紛,建立和諧的醫患關係,對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醫患關係現狀

醫患關係緊張主要表現為醫患失信、醫患衝突、醫療糾紛與醫療訴訟等。《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40.9%醫護人員認為患者對其信任度降低了;25.6%的醫護人員曾遭受過患者的語言侮辱或軀體暴力;88.1%的醫護人員認為在工作中有必要防範患者在未來對醫療行為提出質疑和追究[1]。這些表明,中國醫患關係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相互衝突的時期,這種衝突與幾千年來的醫患關係沉默曆史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甚至已經超出了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為了更好地了解醫患關係的發生狀況,我們從兩個方麵進行分析。一是通過各種媒體報道。我們借助以中文搜索為主的百度搜索引擎,對“醫患關係”進行搜索,共搜索到1800萬條記錄。二是通過學術研究文獻。我們利用中國知網,共檢索到篇名含有“醫患關係”或“醫療糾紛”的文獻11469篇,其中學術論文9526篇,新聞報道1943篇。自醫改前2007年醫患關係或醫療糾紛文獻1251篇以來,近年來相關研究文獻逐年減少,2013年相關文獻降低到849篇。

然而,醫改以來雖然醫患關係總體上有所改善,但是一些惡性醫患衝突仍然時常發生,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特別是近年來浙江溫嶺殺醫,哈醫大附院實習醫生被殺,安醫大二附院醫護人員被殺,齊齊哈爾醫生被高中生用鐵棒打死,南京官員夫婦狂毆護士,廣東潮州辱醫事件等,都表明當前醫患關係緊張而嚴峻。暴戾化的醫患關係,也迫使醫生在工作中不得不通過挑選患者來權衡利弊,規避風險,而這往往又會引起患者的不滿,加重醫患矛盾。頻頻發生的醫療糾紛導致醫患關係緊張,而緊張的醫患關係又促進醫療糾紛的發生。

二、醫療保險製度對醫患關係的影響

盡管我國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製度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製度以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隨著體製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如產業結構的變動、國有企業產權製度改革的深入、戶籍製度管理的鬆動等,現行的社會醫療保險體製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我國醫患矛盾產生激化的根源,與我國醫療保險製度不完善是分不開的。具體表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