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動畫片
5個月以後的寶寶,每天可以讓寶寶看幾分鍾的動畫片,這對訓練寶寶的視覺能力是很有幫助的,但是還需要注意的是,最好讓寶寶距電視機3米以上。
7 數學能力訓練
和“1”交朋友
讓寶寶靠著枕頭坐在床上,準備幾個寶寶感興趣的小玩具,堆放在寶寶眼前,媽媽拿起一個玩具,貼在寶寶的小臉旁邊,用示指給寶寶比劃:“1個”,放回去後再拿出另一個,同樣用手比劃“1”,並同時跟寶寶說:“1個”。
然後媽媽拉著寶寶的小手,用示指做出“1”的動作,並讓寶寶從玩具中拿出“1個”來:“寶寶,給媽媽拿一個玩具,1個”,邊說邊用手指比劃。剛開始寶寶可能沒有反應,或者伸手亂抓玩具,這時媽媽就拉著寶寶的手,從玩具中拿出一個來,告訴寶寶:“這是1個”。
以後寶寶要東西時媽媽要讓他先用手指做個“1”的動作,再給他1個東西。在寶寶翹一根示指的時候隻能給他一件東西,慢慢寶寶會理解“1”的含義。寶寶雖然還不知道“1”的含義,但經常強調寶寶會有種模糊的感覺,為以後真正認識數字有所幫助。
推打小球
在寶寶床前掛兩個形狀大小差不多的小球,懸掛高度以寶寶坐著時能隨手碰到為宜。媽媽先拍打小球,引導寶寶用手拍打,當寶寶打到一個時,媽媽告訴寶寶:“寶寶打到了第一個小球”;寶寶再打到一個時,告訴他:“寶寶打到了第二個小球”,反複遊戲。
隨著寶寶的長大,可增加球的數量,讓寶寶認識更多的順序數字。
邊推打小球邊說數字,將數字信息傳遞到寶寶的大腦,長時間訓練可幫助寶寶感知“第一”“第二”等順序數字。
8 思維能力訓練
小小創作家
準備一些黏糊類食品,如常溫奶油冰淇淋、果凍、寶寶專用食品等;給寶寶前麵放一個大盤子,裏麵鋪一張白紙。
媽媽用手指蘸一些準備好的食品,在紙上隨便圖畫一些圖案,讓寶寶觀察一會。然後媽媽拉著寶寶的小手蘸一些食品,把著寶寶的手在紙上塗畫,然後鼓勵寶寶自己畫。觀察寶寶的反應,看寶寶能否模仿著媽媽在紙上自己“創作”一些圖案。
媽媽在旁邊觀察,不要過多幹涉,讓寶寶自己亂塗亂畫,每當寶寶畫出一個線條或曲線時要給予鼓勵,“哇,寶寶畫了一個樹枝呀”或“寶寶畫了一個太陽呀,真好看!”激發寶寶自由創作的熱情,鍛煉寶寶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遊戲過程中不能讓寶寶把食品吃進去,結束後幫寶寶把小手洗幹淨。
繡球哪裏去了
準備一個色彩鮮豔的小繡球,讓寶寶依偎著坐在床上,媽媽用小繡球逗寶寶玩,並讓寶寶自己拿著繡球擺弄一陣子;然後從寶寶手裏拿過繡球,藏在手裏,將藏著繡球的拳頭伸在寶寶眼前,再問寶寶:“繡球哪裏去了?”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果寶寶很茫然或者沒有什麼反應,那就打開拳頭,告訴寶寶“繡球在這裏呢!”
遊戲多次後寶寶會慢慢判斷出來繡球就在媽媽的拳頭裏麵,可能會盯著拳頭看或者伸手碰觸,這時要獎勵寶寶一下。
這個遊戲可以培養寶寶的判斷能力,並且促進寶寶的簡單邏輯思維能力發展。
捏小狗
讓寶寶依偎著坐在床上或小椅子上,媽媽拿著一個智能小狗玩具在寶寶麵前擠捏,讓小狗“汪汪汪”大叫,刺激寶寶的興趣,然後將小狗給寶寶拿著,引導寶寶擠捏玩具,讓小狗叫出聲來。父母可多給寶寶演示幾次,然後讓寶寶隨意地玩。寶寶通過自己手部的動作及小狗的叫聲,慢慢會認識到擠捏與叫聲之間的聯係,從而學會自己捏響玩具。
這個小遊戲讓寶寶對邏輯因果關係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對促進寶寶思維能力的發展很有幫助。
9 知覺能力訓練
廚房交響樂
準備容易發聲的且幹淨的廚房用具,如金屬小勺、金屬盆、瓷盤子、玻璃杯等。媽媽用小勺子輕敲瓷盤子、金屬盆、塑料盆子等各種器皿,發出各種不同聲音,並邊敲擊邊告訴寶寶這都是什麼聲音。還可以用木頭或筷子敲打案板、盆子等器皿,製造更多的聲音,豐富寶寶的聽覺。
敲打時聲音不要過大,發出的聲音不能刺耳,選用的物品要安全,不能有利刃、棱角,要光滑。這個遊戲可訓練寶寶的聽覺分辨能力,從而促進寶寶的聽知覺能力發育。
饞嘴小寶寶
給寶寶準備多種副食品,如泥、蔬菜泥、米糊等,有營養且宜於寶寶消化。在寶寶兩次吃奶中間給寶寶喂少量的果泥等,要一點點喂,速度要慢,讓寶寶有足夠的時間品嚐、下咽。如果是冬天,果泥、蔬菜泥可適當加熱,去涼氣,以免傷到寶寶的胃,但不能加熱過度,這樣會造成營養成分流失。
寶寶的味覺發展其實在媽媽的肚子裏就已經形成了,這時期的寶寶總是喜歡把任何東西、玩具或手指放在嘴巴裏,而且會對某些味道有所偏好。父母應該提供豐富的副食品,讓寶寶體驗不同的味道,以滿足寶寶的味覺需求。
TIPS
可帶寶寶到室外去進行遠距離觀察。寶寶視力發展很快,到第五個月的時候,有明顯的深度知覺,能注意到遠距離的物體,父母要及時鍛煉,促進寶寶視覺全麵發育,提高寶寶的視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