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充分發揮想象力——第34~36月寶寶智能開發課程(3 / 3)

寶寶的時間觀念

準備一個鬧鍾,在寶寶做事情之前預先將時間設定好,告訴寶寶,鬧鍾一響,寶寶就該幹什麼了,如喝奶、聽故事、畫畫等寶寶喜歡的事情。時間鬧鍾發出聲響,寶寶可能會做出反應:“哇,時間到了,我該喝奶了”或“鬧鍾響了,我要聽故事”等。如果鬧鍾響了寶寶做不出反應,父母可提醒寶寶。也可以選用圖像化的掛鍾,如以十二生肖代表數字的鍾,用它來提醒寶寶,如“當短針走到‘老虎’的時候,你就要把飯吃完”。這個時候的寶寶思維還停留在具體形象化階段,將抽象的時間具體為聲響與動物,更容易理解,教育效果也會更好。

辨左右

一家三口並排站(坐)著,爸爸說:“爸爸的左邊是媽媽,媽媽的左邊是誰呢?”“爸爸在媽媽的什麼位置。寶寶在媽媽的什麼位置”等等,讓寶寶在真實生活中建立左右概念。讓寶寶用玩具辨左右,如將兩個玩具娃娃麵對寶寶,讓他說出它們的相互位置,這樣是以寶寶的身外之物為參照物,來辨別左右。

寶寶讀圖畫書時也可以用書中內容讓寶寶辨左右,書中物品是平麵的,寶寶必須想象它們在現實中的樣子才能辨出左右。

8 情緒培養與社交能力訓練

在這個時期,爸爸媽媽要多讓寶寶走出家門,在外界廣闊的天地除了讓寶寶學習運動、語言,以及與人的交往能力外,也可讓他充分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並學會懂得與別人一同分享快樂。

讓寶寶學會關愛他人

對他人的關心不僅是一種社會公德,更是一個人所具有的一種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質。但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寶寶知道關心他人的?特別是那些從小嬌生慣養的獨生寶寶們,“以我為中心”的思想嚴重,從而都是習慣於別人對自己的照顧,而不懂得和不會關心別人。

寶寶對某件事的態度和意識從自幼便逐漸形成。在形成過程之中,父母的言傳身教起著主導作用。以“孝順”為例,許多父母常教導寶寶要孝順父母,但以寶寶的年紀卻無法理解什麼是孝順,可是父母若能以實際的行動,照顧自己的父母、關懷自己的父母,寶寶看在眼裏,自然能將抽象的“孝順”具體化,並從心底裏認定這是一個正確的態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之間要互相關心,對長輩要體貼照料,主動侍候;親朋好友有困難,主動幫助。父母如果能對別人主動、熱情地給予關心和照顧,寶寶耳濡目染,自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情緒與社交能力遊戲

戲劇時間

選擇一段寶寶喜歡的劇情,爸爸媽媽陪同寶寶在衣櫃裏尋找合適的服裝,為寶寶化妝,並讓寶寶滿意。在房間裏,騰出寶寶演出的場地,爸爸媽媽坐在“觀眾席”上欣賞演出,亦可由爸爸媽媽與寶寶共同演繹劇情。演出時出現忘詞,可提示寶寶,讓寶寶用自己的話表達,開著錄像機,演出後讓寶寶欣賞自己的演技。通過戲劇演出,可以提高寶寶的表演能力。

寶寶童謠創作

在遊戲前,爸爸媽媽先跟寶寶一起讀一些童謠或是小詩,然後讓寶寶給童謠想一個主題。如下雨天的公園等,鼓勵寶寶想一想有什麼和雨天的公園相關的事情,如大雨、小雨、青蛙叫、呱呱聲、公園裏的玩具等。協助寶寶將所聯想的事物連接起來,並大聲朗誦出來,這樣就可以幫寶寶完成一次童謠創作了。通過童謠創作可以鍛煉寶寶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接龍講故事

媽媽可以和寶寶玩故事接龍遊戲,媽媽先開頭:“從前有一個小姑娘,”引導寶寶接著想象:“養著三隻小豬……”讓寶寶學會發揮想象編故事,訓練其語言表達能力和動腦思考問題的能力。

今天寶寶做東

教寶寶做請柬,可以用畫筆在卡片上作出一章請柬的模子,然後讓寶寶學著畫,然後領著寶寶去小夥伴家裏發放請柬,並和他們的爸爸媽媽打招呼,邀請他們一起來做客。等到小夥伴們都來了以後,讓寶寶把點心都分給他們。讓寶寶體會到分享的快樂地同時,也培養了寶寶動手的能力以及社會交往的能力。

TIPS

隨著寶寶的不斷成長,他的活動範圍也會遠離爸爸媽媽的視線,因此,在寶寶獨自活動時,應增強他的自我保護意識,使他健康平安的成長。

9 早教可以這樣教

不要束縛寶寶的想象力

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測驗,給幼兒園的寶寶、小學生、中學生分別看圖形“O”,問:“這是什麼?”結果大多數中學生說是“零”或英文字母“O”;小學生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這麼回答,另一部分小學生則回答是個“麵包圈”“眼鏡片”;而幼兒園的寶寶卻說了許多小學生、中學生、成人們根本沒有想到的東西——“眼淚”“肚臍眼”“圍棋”“表”等等,讓我們不得不驚歎於小寶寶的想象力。

寶寶撒謊怎麼辦

每個寶寶都會有缺點。許多父母常采用懲戒的方法來糾正寶寶的說謊行為。這種最簡易的方法也最容易讓寶寶產生抵觸情緒,甚至拒絕改正錯誤。寶寶說謊不外乎兩個原因,要麼是模仿大人,要麼是迫於壓力。每個寶寶最初的謊言都是從這裏來的。雖然沒有父母教寶寶說假話,但如果父母為了哄寶寶聽話,在和寶寶相處中經常用一些假話來欺騙他,或者是父母經常對別人說假話,不時地被寶寶耳聞目睹,寶寶就會不知不覺學會說假話了。

有時候大人們由於成人社會裏的某種掩飾需求,說些虛飾的話,雖說隻是一種社會交往的技巧,但如果被寶寶注意到,也會給他留下說假話的印象。

寶寶說謊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壓力”,如果父母對寶寶的每一種過錯都不輕易放過,都要批評指責,甚至打罵,不體恤寶寶的一些願望。寶寶為了逃避處罰、達成願望或取得平衡,就去說假話。

批評寶寶不能傷自信

對於寶寶自信心的培養,父母應從寶寶年齡尚小時便開始。父母在幫助寶寶樹立獨立自主的觀念及在建立良好自我概念的同時,還要讓寶寶學著自己動手做點事,發現並欣賞自己的能力,在成功感中增強自信、提高獨立自主的能力。

如果寶寶學會用積極的眼光看待人生和世界,做起事來充滿自信心,在未來的生活和學習中能更好地麵對各種挑戰,正確處理生活道路上的各種坎坷挫折。

父母可以批評寶寶,但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方式,以保護寶寶自尊心、樹立自信心。凡對寶寶自尊心、自信心有損害的批評方式都不可取。況且父母經常嚴厲教訓寶寶,寶寶就會漸漸地真的對自己的錯誤不在乎,對父母的話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