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注重文化的電影批評角度論以色列吉拉·阿爾瑪戈電影
經典解讀
作者:張智華
注重文化的電影批評較注重文化內涵,強調人文價值。吉拉·阿爾瑪戈電影批評可以作為案例之一。吉拉·阿爾瑪戈是以色列電影明星,從一個角度表現了以色列人的現實生活、情感世界與基督教文化,塑造出一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母親形象。
電影批評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的電影批評側重點不同,價值取向也不同。注重文化的電影批評注重文化內涵,強調人文價值。吉拉·阿爾瑪戈電影批評可以作為案例之一。
吉拉·阿爾瑪戈是以色列電影明星,從影50年,主演了《薩利赫》《切羅基大街的房子》《魔咒》《阿維婭的夏天》《蘋果樹下》《家庭與生活的滋味》《被縛的手》《三位母親》等40部影片,被稱為當今以色列電影界的“第一夫人”。其出演的悲劇、喜劇皆有,擅長歌舞表演,從一個角度表現了以色列人的現實生活、情感世界與基督教文化,塑造出一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母親形象。
一
吉拉·阿爾瑪戈的電影與美國斯皮爾伯格有關表現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迫害猶太人的電影有同有異。兩者都表現了德國法西斯殘酷迫害猶太人,斯皮爾伯格《辛德勒名單》從一個拯救者的角度講述故事,直接展示德國法西斯慘無人道、滅絕人性地大規模屠殺猶太人。吉拉·阿爾瑪戈的電影讓受傷害的猶太人自己講述故事,著重表現從大屠殺中幸存下來的猶太人的苦難,他們痛定思痛,何其痛也,大屠殺給猶太人留下的肉體創傷與心靈創傷非常深刻、難以磨滅。《蘋果樹下》根據吉拉·阿爾瑪戈的自傳改編、拍攝,大屠殺使很多猶太孩子與父母離散,成為孤兒,他們到處流浪,風餐露宿。一群因大屠殺而淪為孤兒的青少年,他們有的幸免於集中營,其餘的到處躲藏多年,大都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否還活著,噩夢經常圍繞著他們。該片以4個年輕人的故事為重點。1953年,他們由於大屠殺而失去親人,共同住在以色列的一個集體農場裏,維持基本溫飽。艾維亞試圖找到已故父親的消息。尤裏克竭力阻止政府將他的好朋友送往別的寄宿學校。尤拉的父親雖然在大屠殺中幸存下來,但被折磨得病痛纏身,剛剛在波蘭去世,這一消息使尤拉陷入悲痛之中。米拉必須與兩個聲稱是自己的父母的人對簿公堂,而米拉的內心告訴她,他們不是她的父母,她的父母在大屠殺中與她失去聯係,那兩個聲稱是自己的父母的人在大屠殺中丟失了女兒。該片結尾展示蘋果樹下有很多紅花盛開,寄托了曆經磨難的以色列人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吉拉·阿爾瑪戈的電影展示了以色列人的苦難,情節比較生動,細節表演精彩,情調悲苦,色彩比較灰暗,傳達出複雜而深刻的情感,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阿維婭的夏天》是根據吉拉·阿爾瑪戈自傳改編、拍攝的,飽含了吉拉·阿爾瑪戈苦難童年的血與淚。“母親”海亞靠裁縫為生,被人們稱為“女遊擊隊員”“瘋子”。海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為了反對法西斯大屠殺,參加了遊擊隊,成為一名勇敢頑強的女遊擊隊員,但戰後卻受到社區居民的嘲笑。她的丈夫在戰爭中犧牲了,她受到非常沉重的打擊,以致有時瘋瘋顛顛,因而被當地人認為是“瘋子”。海亞與阿維婭希望過正常的生活,渴望有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庭,但她們被人誤解,被人捉弄,被人侮辱,被人欺負。“母親” 海亞與一個類似她丈夫的男人跳華爾茲舞,充滿激情,活動的場麵比別人大,以至許多人停下來騰出空間讓他倆自由盡情地跳。她當年與丈夫就是這樣跳舞,這個情節表現了她對丈夫深深的思念,也展示出她目前的孤獨與寂寞。她與女兒跳華爾茲舞,越跳越快,難以停止,達到一個極限,表現出她的瘋癲。這些情節與細節充分表現了戰爭奪去親人的創傷深深地烙在猶太人心上。“母親”海亞由吉拉·阿爾瑪戈扮演,她完全理解“母親”內心的苦楚及其希望與失望,因而表演得非常真實自然、真切感人。由正常的“母親”到瘋癲的“母親”,節奏由慢到快,層層深入地展示出“母親”的艱難困苦、寂寞憂傷與無可奈何,的確催人淚下。
吉拉·阿爾瑪戈的電影表現了中東戰爭給以色列百姓帶來的嚴重災難,例如《切羅基大街的房子》。英國托管末期的以色列特拉維夫,生活在切羅基大街的是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15歲埃及裔以色列男孩薩米是寡婦克拉拉的長子。克拉拉給人幫傭,家庭生活拮據。薩米邂逅了敘利亞女孩索妮亞,並與她發生了肌膚之親,但因種族和年齡的差異而分手。英國軍隊四處抓捕猶太激進分子,民不聊生。聯合國決議宣布後,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薩米的弟弟在轟炸中喪生,克拉拉痛哭流涕,呼天搶地,揪人心肺。薩米虛報年齡參軍入伍,奔赴戰場,克拉拉隻得含淚送別。吉拉·阿爾瑪戈扮演中東戰爭中的寡婦,充分展示出她與親人屢受戰亂的摧殘,生動細致、入木三分地表現出她的孤苦無助、痛不欲生,也深刻地揭示出在戰亂中廣大婦女的苦難人生,藝術感染力很強。因此,1973年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